1 / 18
文档名称:

中医诊断学.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诊断学.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8/9/28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诊断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  闻     诊
    :是通过听声音和臭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听声音: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
        喷嚏、呵欠、肠鸣等。
●嗅气味:病体发出的异常气味,排出物的气味,病室的气
        味。
2、由于声音和气味都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化中产生的。所以通过闻声和嗅气味的异常变化便可诊察疾病。
3、闻诊的历史沿革:
① 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以五音、五声应五脏的理论。
②《素问•脉要精微论》以声音、语言、呼吸等来判断疾病的过程中正邪盛衰状态。
③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也以病人语言、咳嗽、喘息、呕吐、呃逆、肠鸣、呻吟等作为闻诊内容。
④后世医家已将病体气味及排出物气味等列入闻诊范围,从而使闻诊从耳听扩展到鼻嗅。
第一节  听声音
听声音是指听辨病人的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风脏腑病理变化所发出的异常 声响,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性质的诊病方法。
听声音的内容: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气、肠鸣等。
声音的发出:主要是气流通过空腔、管道、器官产生振动而形成,受肺、喉、会厌、舌、齿、唇、鼻等器官调节。
一、 正常声音:人的正常声音:发声自然、声调和谐。
二、 病变声音
(一)声音
:语声重浊多属外感风寒
、失音:语声嘶哑者为喑哑;语而无声为失音。
●新病喑哑或失音—实证—外感风寒或风热或痰湿壅肺—金实不鸣
●久病喑哑或失音—虚证—阴虚火旺、肺肾精气内伤—金破不鸣
妊娠后期出现喑哑或失音,称妊娠失音(子喑)
:熟睡时或昏迷时喉鼻发出的一种声响。慢性鼻病或睡姿不好。体胖、年老之人较常见。
:病痛难忍所发出的痛苦哼哼声。多为身有痛楚或胀满。呻吟高亢有力为实证,久病呻吟低微无力为虚证。
5惊呼:突然发出的惊叫声。多为剧痛或惊恐所致。小儿阵发惊呼多为惊风。
痫病发作喉中发出如猪羊鸣叫的声音,多因风痰随气上逆所致。小儿啼哭不止或夜啼,多属过食生冷脘腹疼痛,或心脾有热,或食积、虫积、惊恐。
(二) 语言
   
声音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者,属实证、热证。
声音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属虚证、寒证。

谵语:神识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为“谵语”或“神昏谵语”多属热扰心神实证。
郑声:语言重复、声音低微、精神萎糜,为“郑声”,多为心气内损、神无所依的虚证。
“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便止,抑郁沉闷,为“独语”多属痰气郁闭,多见于癫证。
错语:“言为心声”、语无伦次、对答错乱,多属心的病变。
呓语:睡梦中说话,吐字不清,意思不明的症状。多为心火、胆热或胃气不和所致。
狂言:兴奋躁妄、骂罢号叫、不避亲疏,多是痰火内扰之狂证。
语言蹇(jian)涩:多为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症。
(三)呼吸
闻呼吸是诊察病人呼吸的快慢是否均匀通畅、以及气息的强弱粗细,呼吸音的清浊等情况。
呼吸异常多见于肺肾病变:一般以气粗为实,气微为虚。
病态呼吸包括喘、哮、短气、少气、上气等。
1、 喘:即气喘,指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煽动、张口
       抬肩、不能平卧者。为气机升降出纳失常所致。
       虚:喘而无力、声低、气怯、动则喘甚、但以引长
   喘      一息为快者。多由肺肾气虚,气失摄纳所致。
           实:发病急骤、呼吸深长、喘息气粗、声高息涌、
               惟以呼出为快。多因外邪犯肺或痰浊阻滞,肺
               气不得宣降所致。
2、哮:呼吸急促似喘、喉中有痰鸣音者(关键在于内伏之痰
    为诱因触发所致)
       冷哮:喘促喉鸣、吐痰清稀而白
   哮              外邪犯肺,引动伏饮所致。
       热哮:喘促喉鸣、吐痰粘稠而黄
                   痰热壅肺、气道不畅所致。
区别哮喘:
 喘不兼哮,但哮多兼喘。
 喘是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为主、无痰鸣音存在。
                  多并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
 哮则以呼吸急促、伴有痰鸣音为特点。
                  病有宿根,为—种经常发作性疾病
《医学心传》:“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
:呼吸短促不足以息,数而不能接续,似喘而不抬肩者,呼吸气急而无痰声。
       虚:气短息微为主要特征,兼神疲乏力、倦怠自汗等,
短气           多为脏腑虚衰,宗气不足引起。
       实:以气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