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doc

格式:doc   大小:6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doc

上传人:54156456 2018/9/29 文件大小: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
**,现年43岁,中共党员,现任**县审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年9月被派驻**镇**村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组组长。两年来,**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着民情,用真心换取着民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年底,**村建档立卡的127户贫困户502人全部脱贫,实现了村出列、户摘帽的目标。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素有不怕吃苦、敢于冲锋的担当精神,认识他的人都管他叫“拼命三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进驻**村后,广泛走访党员、干部和部分群众,第一时间对有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调研发现,群众反映最多的是村“两委”班子财务混乱、战斗力不强、作风不实的问题。“火车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面对这种情况,**果断利用审计部门的专业优势,组织老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对该村前任党支部书记进行财务清理,并将发现的问题移交**镇纪委。随后,**协助**镇党委主持召开**村党支部大会对村“两委”班子进行调整,极大地提升了村“两委”班子的执行力和战斗力。面对**村经济结构单
一、集体收入微薄、发展思路不清等问题,**多次与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进行研究讨论,集体制定了扶贫开发工作方案和村级发展规划。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经过多次走访调查,**发现村民思想保守也是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多数村民仍然守着“一亩三分田”过日子,不想创业、不愿创业的思想普遍存在。扶贫先扶志,**强烈地感觉到,抓好思想扶贫才是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为此,**一方面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宣传中、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大力开展“脱贫不等不靠”、“精准扶贫不养懒人”等思想培训,组织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到周边参观学习,以此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想法好、行动快、成效显著,群众们纷纷表示:“我们也有两只手,我们也要发家致富”。“变者,法之至也”。如今的**村,不似从前的打牌赌博、闲话家常、下码成风,广大群众寻门路、找信息、学经验、谋发展的热情很高、拼劲儿很足。代许堂,**村十组村民,腿部残疾,与患病的儿子相依为命。但就是这样一个身体残疾、生活窘迫、命途多舛的农民,内心却萌生了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20**年底,**了解到他有发展小龙虾养殖的意愿,便及时与银行和水产养殖部门联系,帮助其解决资金和技术两大难题。
20**年,代许堂养殖小龙虾16亩,获利近6万元,他的成功彻底激发了村里其他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的信心。截至目前,全村发展小龙虾和水蛭养殖10户,面积150亩,亩均纯收益3200元;蔬菜种植9户,面积100余亩,亩产增收20**元。“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村基础弱、条件差的现状,跑项目、争资金、盘库存、挖潜能,**穷极所能。三年来,共向上争取资金130多万元,为该村解决了诸多发展难题。例如:
改造农村低压线路,满足生产用电需求;更换村级电排发电机组及水泵一套,解决水涝灾害隐患;加强道路建设、危桥重建和渠道硬化,解决群众生产及出行问题;回收村级资产、拆迁违章建筑,推进基层阵地建设;改善村级公墓条件,推动土葬坟墓迁移,增加土地利用率;开展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破解村级可持续增长收入难题。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风风雨雨,**始终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
2017年6月6日晚,正在村里忙着准备扶贫迎检的**接到儿子的电话:
“爸爸,你今天能回来吗?”**回答说:
“爸爸工作忙,今天回不来”,电话那头静默良久,然后吐出了一个“哦”字后就挂了电话。此时的**心里有些难受,忽然想起儿子明天高考,便又是一番滋味涌上心头。顿了顿,**拨通了妻子的电话:
“儿子明天高考,替我给儿子说一声加油”。驻村的这几年,妻子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通话,一如既往地回答:
“家里有我呢,你好好干你的工作”。“只要群众不再受穷受累,只要能够多为国家实现全面小康出点力,慢待了父母、委屈了孩子、辛苦了妻子,这都不算什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
鲜活的脸庞,阳光,活力,生机勃勃。肩挑重任,承载期盼,扑下身子,扎根农村。他们听取民意解难题,笔尖心尖记民忧,带领群众找出路、想办法,向贫困发起“最后一战”,让秦东大地悄然换新颜,让幸福的种子在这片热土上生根、滋长。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自20**年6月以来,我市先后选派1646名“第一书记”,到建档立卡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升级晋档较差类村做“当家人”。他们担负起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用履职尽责服务基层发展的恒心,改革创新增强农村活力的用心,用脚丈量民情、用耳聆听民意、用行动解决民忧的决心,将智慧、热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