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TPS丰田生产方式培训手册.doc

格式:doc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TPS丰田生产方式培训手册.doc

上传人:janny 2011/6/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TPS丰田生产方式培训手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丰田生产方式
培训手册
2007年7月
第一部总体系
——丰田生产方式的构思
第一章丰田生产方式的体系
本章目的
丰田生产方式由丰田汽车公司开发、推广,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被众多的日本公司所采用。
该生产方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善活动消除隐藏在企业里的种种浪费现象,进而降低成本。
这种生产方式,是继泰勒生产方式(科学管理法)和福特生产方式(大量装配线方式)之后诞生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的目的
(一)、最终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产生效益
丰田生产方式是生产产品的合理方法。这里的“合理”,是指它对整个公司产生效益这个最终目的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丰田生产方式将降低成本作为基本的第一位的目标。降低成本的目标,即提高生产率的目标。
成本从本质上来说,是指为了实现利润应该从销售额中扣除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所有的现金支出。
所以,丰田生产方式中所说的成本,不仅仅是制造成本。而且还包括销售费用、一般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
(二)、消除制造过剩的浪费降低成本
产品成本的增加
第一层次的浪费(过剩的生产能力的存在):1、过多的人员
过剩的库存
过剩的设备
产品成本降低

设备折旧费和间接劳务费等的增加
劳务费降低
间接制造费降低
第四层的浪费;1、多余的仓库
2、多余的搬运工
3、多余的搬运设备
4、多余的库存管理、质量维护人员
5、使用多余的计算机
消除第三层、第四层的浪费
以作业的再分配减少人员
利息支出(机会成本)增加
第三层次的浪费(过剩库存的浪费)
消除制造过剩浪费
等待时间显在化
第二层次的浪费(最大的浪费)
制造过浪费(工作进展过度)
用能销售的速度来制造
好途径坏途径
多余的劳务费
多余的折旧费
多余的利息支出
图 消除浪费降低成本的过程
丰田生产方式,主要着眼于消除浪费降低成本。。
制造现场的浪费,第一层次是过剩的生产要素的存在。
第二层次是制造过剩的浪费。
第三层次是过剩的库存的浪费。
第四层次是1、如果库存在现场容纳不下,就要修建多余的仓库;
2、雇佣搬运工将库存运到仓库(搬运的浪费);
3、给每位搬运工购买一台叉车;
4、为了防止产品在库房中锈蚀和管理库存,就必须增加人员;
5、为了随时掌握库存的数量,管理部门需要相当数量的工时;
6、需要用计算机管理库存的人员。
这四个层次的浪费存在递进关系。
所有这些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第四层次的浪费,都会增加直接材料费、直接劳务费、折旧费等间接经费、一般管理费,从而增大成本。
削减浪费应该先从第一层次开始,第一层次的重点为----削减过剩的人员。
因此,抑制生产过剩时极其重要的。全部工序和销售产品同步地制造产品,成了丰田生产方式作为生产管理专门知识的中心课题。这门专门知识就是丰田生产方式的结构。
(三)数量管理、质量保证和尊重人格
降低成本是丰田生产方式的重要的基本目标。
要实现这个基本目标,还要实现三个次要目标;
能够适应数量、种类两方面每天及每月需求变化的数量管理。
各工序只向前工序供应合格品的质量保证。
为了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在利用人力资源的范围内,必须增强对人格的尊重。
这三个目标是不能各自独立存在的,而且,各个次要目标如果不能影响于其他次要目标以及降低成本的主要目标的话,也是不能实现的。
次要目标不实现,主要目标就不能实现;主要目标不实现,次要目标也不能实现,这就是丰田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质。
也就是说,丰田生产方式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作为最终目标和指导性的概念抓住不放,并着眼于各项目标的实现。;成本、数量、人格与其他各种手段的关系。
(四)准时生产和自动化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是:准时生产和自ㄒ动化
准时生产,意味着将必须的产品,在必要的时候,只生产必要的数量。
自ㄒ动化,就是自动地监视和管理不正常情况的手段。自ㄒ动化,就是防止不合格产品从前工序流入后工序,不使后工序造成混乱,并以此保证准时生产。
(五)少人化和创新方法
作为丰田生产方式的重要概念,还有有对应需求的变化使作业人员呈弹性变化的“少人化”和通过作业人员的合理化建议推进改善活动的“创新方法”。
准时生产、自ㄒ动化、少人化、创新方法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四大重要概念。
为了实现这四大概念,丰田生产方式采取以下四种方式和四种手段:
四种方式:
保障准时生产的“看板方式”。
少人化


为了适应需求变化的“均衡生产方式”。
为了实现“自ㄒ动化”概念的“目视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