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第五分册学案5.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五分册学案5.doc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8/9/29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五分册学案5.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4课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清政府中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疆吏耳闻目睹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深受刺激。战后,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主张学****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购置外洋船炮,兴办军工企业。一些中下层士绅也要求效法西人,取其所长,以求自强。朝野上下,形成了一股倡办洋务的思潮。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有识之士深知只有袭用西法,才能自立自强。此时,人们重新捧读《海国图志》,温故而知新,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思想价值。于是,“借法自强”渐成时人的一种自觉意识。所谓“自强”,实际上具有两种含义:其一,从阶级意义上说,它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下的王朝自我振兴;其二,从民族意义上说,是为了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实现民族的自我图强。以“自强”为宗旨,发为议论,“洋务”就成为最大的“时务”、“急务”。
“洋务”一次,是从“夷务”转化而来的。中国古代,“夷”,或专指“东夷”,即居于东方的部族,或泛指中土以外的四方部族。明清之际,远涉重洋而来的欧洲人也被称为“夷”。清道光年间,开始把与西人有关的对外贸易、交涉等事务统称为“夷务”。作为一个与“夏”、“华”相对的指称,“夷”往往与“戎”、“蛮”、“狄”等并举,含有尚未文明开化之意。西人对此十分反感。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明文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此后,“夷”、“夷务”逐渐被“洋”、“洋务”所取代。
二、洋务运动的目的
洋务派“借法自强”的目的是实现清王朝的自救,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需要说明的是,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维护清朝统治的阶级本质上没有区别。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专制体制的基础上,移花接木,进行“器物”层面的变革,来达到“自强”和“求富”的目的。
三、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主张兴办洋务的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他们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力量,其代表人物,在朝廷有奕、文祥,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不是洋务派,但面临外患内忧,也深感不能一成不变照老样子统治。况且奕是助他政变夺权的皇亲国戚,曾、左、李是***太平天国有功的中兴之臣,因此,她也一定程度上同意兴办洋务。这样,从中央到地方,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的政治基础。
四、洋务运动的持续时间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始了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
五、洋务运动的思想基础
鸦片战争后,魏源编著《海国图志》,宣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近代中国学****西方的先声。洋务运动为了改变军事上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状态,企图“师夷长技以自强”。两者之间在向西方学****这一点上有思想联系,前者成为后者的思想基础。
六、洋务运动的总理机构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别称“总署”、“译署”,由奕担任总理大臣。总理衙门主管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如外交、通商、关税、海防等,后来又逐渐扩展到购置舰船、设厂、开矿、筑路和派遣留学等,权力很大,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地图册》第6页:洋务运动
总理衙门成立时,“一切俱仿照军机处办理”,由亲王担任总理大臣,并选调内阁、军机处和各部院官员轮班入值,负责办理日常事务。总理衙门下设英国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