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核心价值观.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核心价值观.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8/9/30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核心价值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进入正题前,请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人的一生中,最值得追求、最可珍惜、最幸福的,是什么?(暂停)有人说,是找到一份薪酬丰厚的工作,过上香车美房、丰衣足食的富足生活;有人说,如果有朝一日能够身居高位、权倾一方,享受众星捧月的无比荣耀,就别无所求了;有人说,生命才是最宝贵的,没有了生命,再多的金钱、再大的权力,又有什么意义呢?还有人说,人活一世,就是要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家庭、家族延续下去……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回答都可能不尽相同。有一首广为传颂的诗,也可作为一种答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作品《自由与爱情》。可贵的是,诗人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846年,23岁的裴多菲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并一见倾心。然而拥有财富和地位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个穷酸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与尤丽娅的爱情没有中途夭折,反而更为坚定热烈,终于冲破家庭门弟的藩篱,走进了婚礼的殿堂。历经曲折终成眷属的裴多菲对爱情的甜美是最有体会的,为了心爱的人,哪怕献出生命都在所不惜。但是,为了追求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的独立自由,蜜月中的裴多菲写下这首著名的《自由与爱情》,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一名少校军官,拿起武器反抗俄奥联军的进攻,捍卫国家独立。1849年7月31日,在与数倍敌人的战斗中,裴多菲的胸膛被俄国哥萨克骑兵的长矛刺穿。他牺牲时年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和1岁半的幼子,他用自己的生命为这首诗作了最悲壮、最生动的注解。在我国近、现代波澜壮阔的民主革命、民族独立斗争的过程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就义前写下《与妻书》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刑场上以树枝为笔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民族英雄吉鸿昌;牺牲前给儿子写下遗书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临刑前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革命英雄夏明翰等等。同学们,众多中外革命者宁愿放弃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毅然选择了一条充满艰险的革命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源于对我们刚才所讨论的问题进行的思考。要想真正把这个问题讲明白,就请大家进入第一部分。
一、价值观探秘
。“价值”(value)的本意是“可宝贵、可珍贵、令人喜爱、值得重视”。价值概念最初产生于伦理学研究,用来分辨善和恶。18世纪,对价值的研究又在美学领域展开,主要是区分美和丑。19世纪,西方价值学创始人赫尔曼•洛采和奠基人德尔班认为,价值是哲学为世界立法的“规范”,价值就是“意味着”,就是具有意义(说句题外话,这话听起来让人不禁想起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名言:“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学者亨利•李凯尔进一步认为,“只有存在的价值的总和,才构成了世界”。他们的观点简单地说就是:哲学本质上就是关于一般价值的学说,并且只有作为价值的学说才存在,价值论即等同于哲学。
马克思主义对价值的概念也十分明确,作为政治经济学的概念,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作为哲学概念,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通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也就是说,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是主客体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或效用。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价值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