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呼吸解剖、生理、呼吸衰竭.doc

格式:doc   大小:3,468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呼吸解剖、生理、呼吸衰竭.doc

上传人:s0012230 2018/9/30 文件大小:3.3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呼吸解剖、生理、呼吸衰竭.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呼吸系统应用解剖和生理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排除二氧化碳。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通常称鼻、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为下呼吸道。肺由实质组织和间质组成,前者包括支气管树和肺泡;后者包括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等。下面将分别加以介绍。
呼吸系统的解剖
首先,由于气管、支气管、肺泡像一棵树,因此,常常将其称为气管支气管树。气管就如同树干,上气道和各个副鼻窦如同树根,各级支气管如同不断分级的树枝,肺泡就如同树叶。
图1-1 图1-2
上呼吸道(upper respiratory conduct)
鼻: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个鼻腔,外侧壁上分列着上、中、下三个鼻甲以及开口在鼻腔内的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使得空气通过鼻腔时必须形成涡流,并在鼻腔内迂曲通过,以获得充分的时间对吸入气进行加温、加湿和除尘。在下鼻甲的后端有耳咽管口,与同侧中耳相通。
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部。鼻咽部与喉鼻孔相延续,其后壁上在儿童时期前,可能有腺样体。口咽部的上壁为软鄂,侧壁上可见舌鄂弓、扁桃体和咽鄂弓。咽喉部或成喉腔,位于舌鄂弓之下、声门之上。口咽部和咽喉部是没有骨性组织支撑的软管结构,也称为可塌陷部位。当管内负压增加时,软管可能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塌陷甚至完全闭合,这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基本发病基础。
喉:由软骨组织组成,包括声带。声带紧张度的变化以及声门开口大小的变化,就可以产生不同的声音。在吞咽动作时,会厌前移,覆盖声门,同时声门闭合,确保被吞咽的物质不会误入气道。
下呼吸道(lower respiratory conduct)
喉以下的传导气道统称为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各级支气管直至呼吸性细支气管。其主要作用是气体通路,并对吸入气体进一步湿化、温化和除尘。
气管:在喉以下部位有一个膨大,称为声门下陷凹,之下的气管有规律地逐渐变小。气管主要由“C”型软骨环、平滑肌、外膜和内膜组成。“C”型软骨环既保证了气管可以最大程度的扩张,又保证了在呼气末气道不至于闭合。在***总气管长约10-12cm,内径为11-。它含有16-20个马蹄形软骨环并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层连接所组成。
左右两肺的支气管分级可以图示如下:
图 1-4


图1-5 图1-6
支气管分为上、中、下三个叶支气管,而左主支气管分为上、下两叶支气管。右主支气派管管径较粗,角度较陡直,因此,气道异物容易滑落到右肺;左主支气管较为细长,角度平缓,并且受到心脏的挤压,因此,左侧气道分泌物不易排除。随着支气管管径的逐渐缩小,软骨环的数量也逐渐减少,当支气管管径<1mm时,软骨环消失,而代之以连续的平滑肌组织。这种小气道的管径随着气道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变化。当哮喘或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时,气道的阻力升高主要是因为小气道的阻力升高。
支气管细分为23级,23级即是肺泡。气管的总内径面积向外周时即明显地增加。细支气管从第10级开始,他们的内径小于1mm,,直到第16级的细支气管均无气体交换作用,唯一的用途是运输气体(图1-5)。气体交换区起始于“呼吸细支气管”,平滑肌纤维变得更稀少而开始形成肺泡.

图1-
吸气时,气道扩张;呼气时,气道管径缩小。在COPD等病理情况下,气道粘膜以及平滑肌肥厚,固有管腔变窄。在小气道部位,其病理效应具有比较明显的临床意义。在呼气时,管腔逐渐变窄,甚至在部分应呼出的气体未能完全呼出之前,管腔完全闭合,部分多余气体陷闭于肺泡内,导致肺泡内压力在呼气末高于大气压,我们将这种压力称为内源性呼气末正压(intrinsic positive expiratory end pressure, PEEPi)。这种PEEPi是造成肺气肿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章呼吸生理之呼吸的机制
第一节呼吸运动
肺的通气是叙述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即呼吸时在肺泡与大气之间流入与流出的气体。呼吸力学的物理基础是“Boyle-Mariotte气体定律”
P(压力)×V(容积)= K(常数)
横隔膜
横隔膜是一个圆弧状肌肉板,包括一中央豆状腱附着在胸廓、脊椎、肋骨和胸骨上。由于横隔收缩向下牵引呈扁平状,使胸廓容量增大,与大气压相比肺泡压力(肺泡内压)呈负压,随着向肺泡的压力梯度上升引起吸气。平静呼吸时这些容量的改变是每次呼吸的三分之二,余下的由吸气肌动作(外肋间肌收缩)使肋骨上提完成。在吸气时必须克服肺的弹性回缩力量(弹回率),而在吸气肌肉松弛时肺弹回率也放松,如此呼气就是一被动过程。只有在深的或快速呼气时,才需要由呼气肌肉群(内肋间肌,腹直肌和腹部肌肉群)来完成。
图2-1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