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发展和谐教育促进师生和谐
陈富才
和谐教育是指从注重人的健康发展出发,尊重差异、尊重情感、自主研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接受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一个和谐校园关键要达到师生和谐。教育是一个理性与情绪的动态人际过程,只有师生间的和谐融洽、团结合作,教育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才能成功。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或力量的和谐发展。”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必定是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它具备人道性、民主性、合作性的特点。作为小学班主任,反思自己的管理,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在小学要倡导和谐教育,要正确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强调德育首要地位,充分发挥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导向和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使德育寓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之中,充分发挥“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对德育的传内化和巩固功能,达到“五育”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各种素质的培养要和谐。学校教育,德育是首位,教学是中心,应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只有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发展和谐教育,能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心理素质、劳技素质都得到发展,发展和谐教育,能够促进师生的关系更加和谐。
师生和谐沟通需要坚持平等尊重信任的原则,它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发展和谐教育,要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使自己成为学生敬佩和崇拜的人。小学生容易亲近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的教师,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对于教师来说是极为必要的。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形成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学生对老师有好感,才愿意亲近老师,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不凡,才会敬偑老师,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建立起来。
发展和谐教育,要和学生民主平等地交流。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克服主观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任何歧视现象都会影响整体的团结,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甚至出现师生对立,相互抵触的结果。在我看来,给学生的自主权和批评权最能体现民主平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精神。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难易程度,认知能力,给学生一自主选择知识内容,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欲望。例如在课堂上,学生想了解的知识, 教师就充分的讲解,解其惑。批评是每一个人的权利, 而且每一个人生来就有权利。对于学生来说, 批评权更是举足轻重。从传统教育都是只有教师对学生批评,这种形式是对和谐教育严重的打击。我们新世纪的老师不能再“高傲自大”了,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我们应该看到异想天开是创意,经验不代表能力,威慑不是信服。给予学生对教师批评权就是为了实现老师在活动中也应敢于“丢面子”承认错误,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也促进学生自己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发展和谐教育,必须真诚热爱学生。爱是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