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山水田园诗赏析
山水田园诗
顾名思义,就是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对象,借助生动形象的描绘刻画,使之成为抒发情怀、寄托理想的有声有色的画卷,其真意往往不在景物风光之间。山水田园类诗词描写的风光不同,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志趣、经历也不同。一切景语皆情语,联系作者的个性,读出景语背后的情感真谛,才是根本所在。
“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
高超的状物写景手法
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远景;近景;
远近结合、有声衬无声
以田园之美衬官场之污浊
“有”“无”对仗,对比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南朝谢眺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比喻;有声有色,动静交织
曲江唐杜甫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对偶;叠词;细致入微的描写;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景;绝妙比喻;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豪放
新凉南宋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拟人;动静结合;光线明暗结合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光线明和暗的对比;比喻;
潍县竹枝词四十首其十清郑板桥
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
虚实结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唐柳宗元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远近结合;对偶;比喻;言外之意,影射;
江上清王士祯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深秋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设问,典型意象,江面到江岸
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列锦;色彩;典型意象;画面有灵动感
武夷九曲南宋刘侃
山光与水色,载得一船归。
化抽象为形象。
绝句南宋汪若楫
万木惊秋各自残,蛩声扶砌诉新寒。
西风不是吹黄落,要放青山与客看。
视觉听觉;拟人;格调高昂
归纳:写景常见手法
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点、线、面的结合;还要注意作者是否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有场景变换。
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是否采用某些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对偶、对比、夸张等;
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
虚实结合、以动衬静、
明暗对比、以小见大
以乐写哀(以哀写哀)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
白描手法、烘托渲染
比兴手法、运用典故等
语言运用方面,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你来说说看
《春夜喜雨》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对偶;明暗对比;虚实结合;炼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偶;拟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远有近;点线面结合;以小见大,时空结合,意境辽远。
赏析下列诗句写景的技法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清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比喻,拟人
十二月十五夜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
体会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本诗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