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生活中写作,写作中的生活.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活中写作,写作中的生活.doc

上传人:zbptpek785 2015/9/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活中写作,写作中的生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生活中写作,写作中的生活
写作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要使学生写作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多阅读文章,多积累写作素材。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如有神”助。要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写作材料,提醒他们留意身边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生活中写作,写作中的生活,作文时,内容才能应笔而生,如泉之涌。
一、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许多学生觉得生活很平淡,没什么可写,其原因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不善于思考。其实,不一定非要记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身边的一个自然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都会触动人的感情,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这里面。”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课堂教育,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封给爸爸妈妈的信。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大谈爸爸妈妈的“苛刻”教育,甚至于感叹生活“艰难”。究其原因,因为该同学的家长的确望子成龙心切,也有不少老师反映其父母专制的管教,学生在家庭中就难免产生消极的情绪,觉得生活“艰难”,所以他就把这种真情实感很自然地写进了作文里。由于他说的是真话,抒的是真情,但写得相当实在、真切。对此应该如何评价?我认为这位学生能写真情实感,路子对,文风正。在讲评课上,我大大肯定了这种写作态度,当然也指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不少有同病相怜之苦的学生竟对文中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积累了又一次****作素材。
二、培养学生自信地写作
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除了平时积累少外,还因为作文的条条框框太多,要求越多,作文就越容易离题,一次次的打击,让孩子再不敢动笔写作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敢写作文呢?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对话平台,让学生重塑自信。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要让学生充满自信,那我们的作文批改就不能老是去“找碴”,而应该学会善用鼓励,让学生写出皮、骨、肉三者合为一体,彼此不相离的好文章。“皮”当指语言文字,“骨”当指语言文字所形成的结构形式,“肉”当指语言文字所包蕴的意义思想感情。作文之“皮”是显性的,出现在表层,我们所获的是只能是浅层表象,或是语言的光鲜,或是文字的密集。作文之“骨”“肉”是隐性的,出现在内层。由思维线成为结构体,成为文章的“骨”,支撑起文章;语言蕴蓄的情感、思想、精神,成为作文的血肉,成为文章的灵魂,让文章生动,让文章
感人。好的文章把皮、骨、肉完美的结合,融于文感、情感、美感与一体。
有这样一位男孩子,十分好动,篮球是他喜爱的运动项目。因此,在言谈间、作文里经常提到他的篮球,可是在有关打篮球的作文里我看到的是这样的叙述:甲同学得到球传给乙同学,乙同学又传给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