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和田玉不同颜色的形成机理.doc

格式:doc   大小:21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和田玉不同颜色的形成机理.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10/1 文件大小:2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和田玉不同颜色的形成机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同颜色的和田玉(山料),虽然矿物组成基本一致,但由于地质作用的微小差别以及微量元素的作用,导致和田玉的颜色差别。了解和田玉颜色的形成机理对提高和田玉的鉴赏水平很有帮助,如从外观判别黄玉、戈壁黄、浅糖玉,假皮仔玉等等。
     1、蚀变透闪石岩―白玉
     透闪石结晶呈显微纤维变晶状集合体,含量99%以上,×,×,×,×1mm。具显微毛毡状结构,透闪石纤维变晶交错展布,粒度均一,晶体洁净,磷灰石、白钛石星点分布。
    白色形成主要系透闪石矿物颜色为无色、白色,透闪石中二价铁含量甚微尚未分解,颜色匀和,亦有深浅变化,属岩石原生现象。
附注:透闪石中FeO%含量 (昆仑山白玉)、(昆仑山羊脂白玉)、(昆仑山白玉)、(安徽)。
    2、蚀变阳起石透闪石岩―青玉
    阳起石―透闪石结晶呈显微纤维变晶状集合体,质纯的含量95%以上,×,×,×1mm。常可见方解石、白云石残晶,具显微毛毡状结构,透闪石纤维变晶交错展布,局部显示白云石自形―半自形变晶嵌镶结构,形成岩石中二重结构。次生变化的绿泥石与阳起石、透闪石过渡状,斜黝帘石、磷灰石、白钛石星点分布。
    绿色形成主要系透闪石―阳起石中二价铁含量较高,阳起石组分增长,尚未分解,颜色以青―绿为主体,亦有深浅变化,属岩石原生现象。
    附注:阳起石中FeO%含量 (日本)、(湖北)、(安徽)、(美国爱达荷达马拉克矿山)。
     3、蚀变阳起石透闪石岩―青白玉
    阳起石―透闪石交织分布互相过渡,形成青玉,亦有纯净的透闪石局部集中分布,形成白玉,是岩石蚀变中的一种不均匀现象,这种岩石次生变化也十分明显,次生绿泥石残存的方解石、白云石及后期的斜黝帘石化,透闪石脉贯穿于内。
    青―白色的形成主要系阳起石―透闪石中二种矿物组分的不均匀性分布,属岩石原生现象。
    4、微铁染蚀变透闪石岩―黄玉
    阳起石―透闪石结晶呈显微纤维变晶状集合体,含量99%以上,×,×,×1mm。具显微毛毡状结构,透闪石纤维变晶交错展布,粒度均一,磷灰石、白钛石星点分布。
    黄玉与白玉形成过渡。黄色的形成主要系透闪石―阳起石中二价铁,分解为稳定的黄色三氧化二铁,长期浸润所致,颜色匀和,属岩石次生变化现象,因此黄玉都是仔玉。而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新疆黄口料是一种山料,颜色与黄玉也不同,与黄玉不是一个概念。
    5、强铁染蚀变透闪石岩―糖玉
    阳起石―透闪石结晶呈显微纤维变晶状集合体,含量99%以上,×,×,×1mm。具显微毛毡状结构,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