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金融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指引.doc

格式:doc   大小:123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融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指引.doc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18/10/2 文件大小:1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融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指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金融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指引
金融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指引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项目负责人:刘莉亚
项目参与人:余红、王安兴、谢斐、何彦林、张盛丽
项目分工如下:案例研究部分由刘莉亚、何彦林完成金融产品设计部分由谢斐完成金融实践问题解决方案由王安兴完成调研报告部分由余红完成
2012年12月31日


目录
一、金融类案例研究论文写作指引 1
二、金融产品设计论文写作指引 4
(一)金融产品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4
(二)金融产品设计论文的写作结构 5
三、金融实践问题解决方案论文写作指引 11
四、调查研究及调研报告写作指引 14
参考文献 26
一、金融类案例研究论文写作指引
金融类案例研究论文的写作结构基本有三种类型:
(1)简单格式:引言-案例背景-案例分析-结论
(2)普通格式:引言-文献综述-案例背景-案例分析-结论
(3)标准格式:引言-文献综述-案例研究与设计-案例背景-案例分析-结论
相较之结构(1)和(2),结构(3)的划分更加详细,增加了“文献综述”或“案例研究与设计”(即案例选择与数据分析),增加了更多的基本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
从本文第三章的范例分析可知这三种类型都有比较经典的文献(详细信息可参考《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研究报告》)。一般,比较重视“讲好故事”,从经典故事中归纳出结论的研究者,以及那些更多重视案例分析本身的研究者,他们(1)类结构用的较多。对理论探索型,特别多案例研究的研究者更加习惯于第三类(3)结构,这也是现在管理学案例研究论文的通用模式。然而,对于金融类(实际上多是公司金融类)论文,过去的几年里,更多的是采用第二种(2)结构。另外,从趋势上看,十年前的论文主要是第一类结构的,而现在依照第三类结构写作的研究者越来越多。Robert (2003)写到,尽管案例研究不能得出统计的普遍性结论,却可以得出分析的普遍性结论。然而要达到这一点,那么“案例研究与设计”阶段就必须让人信服,所以第三类写作结构就凸显出相对的优势,因而第三类写作结构应该作为一个统一的标准。
这里我们建立一个案例分析的标准写作框架以飨读者。标准写作框架是基于第三类结构的,但由于(3)包含了(1)与(2),所以实际上它是通用的。另外,标准写作框架的建立也是基于案例研究的一般过程与要求的。
标准写作框架

一、引言
(学位论文又常称绪论)
提出问题或者彰显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有文章从理论入手,或填补理论的空缺,或填补实证方面的空缺;也有文章从现象入手,并显现分析现象的理论或者实践意义。
之后可以简要叙述文章的安排或者主要的结论。
二、文献综述
包括理论以及实证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对于实证或者描述型论文,理论是后文的分析基础,实证结果也可作对比参考。当然由于社会科学研究中理论可能很多,经济问题很复杂,不是所有已有的理论或者实证都用得着或者与本文相容。其次,梳理理论或实证的结果,自然更能帮助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以及分析方法,且可能有一些可以使用的分析框架可以借鉴。其三,对于理论探索型论文,分析出现有文献的不足非常重要。最后,当然文献综述要与本文相关。对于那些缺乏相关分析的案例问题可以(但不建议)省略本章(例如,薛爽(2005)),在后文的分析中适当的引用文献即可,对于短论更是如此。
另外,有些问题不一定需要文献综述本身,比如那些教科书中通用的分析方法或理论可以直接使用而不必引用,此时,文章的第二章可能会被“案例背景”所替代。注意单列“第二章、案例背景”一章对平衡文章结构很有帮助,也可以更加凸显案例的中心位置。当然,六、七年前此种写法相对普遍些。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或称案例研究与设计)
总体来说包含四方面的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案例研究方法,这是实际研究问题的学者要考虑的问题。另外,在案例研究法下,是采用单案例还是多案例研究,这点最好写明。单案例研究有一些局限和优势,最好把优势体现出来且表明能避免劣势的产生,而多案例研究要注意其固有方法的使用,管理范文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例如:李飞等(2009)或叶瑛等(2009))。
。主要包括样本或者案例是如何合适地选择的?或者说案例的选择标准。另外就是依照标准的选择结果是什么案例,以及案例的基本情况或者背景。
(或材料)的收集。包括数据来源,数据收集的详细过程及所注意的细节问题和解决方法,这部分对后文的分析起到信心支撑的作用。毕竟很多的研究案例可能是唯一的或别人可能难以重现的,所以文章的数据收集不应该使读者有任何怀疑。同时,数据收集的方式最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