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国家能源战略和政策
陈清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今天我们聚集一堂,就中国的能源战略和改革发展问题进行研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与变化都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上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的能源改革与发展,特别是中国能源的可持续供应问题,以及可能给世界能源形势带来的影响,一直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争论的议题,并一度成为“中国威胁论”的一个重要依据。一种很有市场的观点认为:能源供应将成为中提高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中国能源引发的问题将严重影响,世界能源安全。国内各界对能源的改革与发展也日益关注,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论调。中国的能源形势到底如何,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应采取什么战略和措施,从容应对这种严峻的能源形势,以保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等,迫切要求我们能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也希望到会的各位国际友人能介绍国际上成功的经验,为中国的能源改革和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
    下面,我想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关于本世纪前 20年中国能源问题的主要结论
    过去 20年中国的能源发展取得了不小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一是实现了GDP翻两番而能源消费仅翻一番的成就。1980年-%,%,远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二是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一方面,单位GDP能耗不断下降, 另一方面,主要高耗能部门的产品单耗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耗能产品的能耗与的差距明显缩小。三是取得了相当大的环境效益。这些成就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应该看到我国在今后20年将面临比较严峻的能源问题。这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将面临许多新的重要变化和挑战。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实现经济翻两番。
    按照购买力平价折算,届时中国的人均 GDP将超过1万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阶段。反映到能源领域,大部分发达国家也是经历了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和能源结构快速变化特别是石油需求比例快速上升的过程。再加上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环境保护日盛的国际背景,中国面对的情况要比发达国家曾经历的时期要复杂得多。
    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多少能源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面临何种挑战和压力,既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取决于采取何种经济、能源、环境等方面的政策。“中国国家能源综合战略和政策研究”课题组对不同情景下, 2000年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进行了预测,并做出了如下重要判断:
    1、如果采取正确的能源战略和相关的政策措施,未来2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将有可能保持相对较低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的需求在25-33亿吨标准煤之间,均值为29亿吨标准煤,。这就意味着中国还有可能利用较少的能源投入支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也有可能在远低于目前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量的条件下,进一步显著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在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