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胆脂瘤型中耳炎形成的局部炎性浸润(刺激)学说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142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胆脂瘤型中耳炎形成的局部炎性浸润(刺激)学说课件.ppt

上传人:xiang1982071 2018/10/3 文件大小:2.0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胆脂瘤型中耳炎形成的局部炎性浸润(刺激)学说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胆脂瘤型中耳炎形成的局部炎性浸润(刺激)学说 ——病理和临床研究
张全安郑国玺张青樊孟耘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
前言
自从1838年Miller最早提出“胆脂瘤”的命名后,逐步形成了四种主要学说,即:
①化生变形学说;
②侵入移行学说;
③上皮乳头增生学说;
④负压囊袋学说;
这四种学说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合理性,但它们都不能令人信服地回答,为什么绝大多数胆脂瘤总是好发在上鼓室和中鼓室后上区(即听骨链区)这样一个涉及其深层病理病因的关键性问题。为探讨继发性胆脂瘤形成的深层次病理病因,我们对人中耳炎颞连续切片和胆脂瘤型中耳炎分别进行病理和临床对比观察研究。
材料和方法
把中耳系统分为三个观察区域:
①前半中耳腔(经鼓脐垂直面以前的区域)
②听骨链区,包括上鼓室和中鼓室后上区
③鼓窦-乳突区
对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中耳炎研究中心的11耳人胆脂瘤型中耳炎,12耳鼓膜内陷囊袋颞骨连续切片进行光镜病理学观察。
重点对胆脂瘤侵犯区域、内陷囊袋的部位,以及胆脂瘤周围和囊袋内侧面中耳腔的病变情况进行观察。
对290耳人中耳炎颞骨连续切片进行光镜组织病理学对比观察
着重于中耳系统各不同区域炎性渗出液积存率和肉芽组织发生率及骨质吸收、破坏的观察研究。
对33耳胆脂瘤中耳炎进行术中观察
重点对胆脂瘤侵入、占据的不同区域和听骨破坏情况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11耳胆脂瘤全部侵占听骨链区(100%)
其中侵入上鼓室8耳(%)(右图)
侵入后上鼓室砧-镫骨区8耳(%)(右上图)
侵入鼓窦口-乳突区6耳(%)
侵入前半中耳腔3耳(%)
胆脂瘤对听骨链及周围骨质有不同程度吸收破坏(右下图)
12耳鼓膜内陷囊袋中,松弛部5耳,鼓膜后上象限8耳,其中3耳在松弛部和后上象限均有囊袋形成。2耳松弛部囊袋和5耳鼓膜后上象限囊袋内有脱落角化上皮,形成前期胆脂瘤囊袋(见右图)
所有11耳胆脂瘤周围和12耳鼓膜内陷囊袋的内侧面的中耳腔均观察到有炎性渗出液、粘连和肉芽组织等炎性病变存在(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