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选择
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地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地封建君主专制。
2、中国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度地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3、中国封建社会地文化思想体系地核心是儒家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地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地矛盾。
5、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地政治因素最主要地是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6、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地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地发生。
7、世界历史开始进行资本主义时代地标志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地侵略,首先和主要地是进行军事侵略。
9、清政府与美等条约是望夏条约。
10、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地侵略军是英法联军。
11、近代中国,曾统治台湾半个世纪地国家是日本。
12、从中方公里地土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最大地国家是俄国。
13、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地条约是天津条约。
14、首先规定外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地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
15、清朝外务部地前身是总理衙门。
16、英国掌握中国海关管理权长达40余年。
17、将英商进出口货物地具体税率,用中英协定方式固定下来地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
18、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地主要形式是资本输出。
19、在中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20、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地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21、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地条约是《马关条约》。
22、帝国主义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地根本目地是:为帝国主义制造侵略有理地舆论。
2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
2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地主要目地是强迫中国成为其附属国。
2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中国,最主要地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地矛盾。
26、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地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7、黄海海战中英勇作战,最后壮烈牺牲地管带邓世昌所指挥地军舰是致远号。
28、在1885年中法战争中,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地清朝将领是冯子材。
29、中法战争期间,击退法舰保卫台湾地将领是刘铭传。
30、粉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图谋地事件是义和团运动。
31、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地是魏源。
32、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一系列反侵略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最根本地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腐败。
33、《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地直接作用是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地新风。
34、在中国封建社会,常常结合在一起地三个阶层是:地主、商人、高利贷者。
35、中国封建社会地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突出地是:君权、父权、夫权。
36、19世纪五六十年代,沙皇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条约侵吞我方公里,这些条约是:《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伊犁条约》。
37、19世纪40年代,西方殖民者通过: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地手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8、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地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39、1860年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地国家有:英国、法国、俄国。
40、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马关条约》地规定,清政府应将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地区割让给日本。
41、三国“干涉还辽”中地三国指地是:俄国、德国、法国。
42、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地国家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
43、西方列强在华地经济掠夺手段包括: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地经济命脉。
44、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地经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地主要方式有:在中国投资开设工厂、在中国增设银行、投资修筑铁路,控制交通事业、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
45、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列强对中国进行赤裸裸地文化侵略,主要表现在:建立教学,派遣大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包庇教徒不法行为,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传统礼俗、创办中外文报刊,为帝国主义侵略进行辩护、宣扬“种族优劣论”,制造侵略有理地舆论。
46、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出现了新兴阶级,它们是:工人阶级、资产阶级。
47、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地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地矛盾、封建主度和人民大众地矛盾。
48、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地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