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张辉:全域旅游的逻辑.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张辉:全域旅游的逻辑.docx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8/10/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张辉:全域旅游的逻辑.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届文旅产业巅峰大会大咖分享——张辉:全域旅游的逻辑6月22-24日,由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携手途家网联合主办的2017第二届中国文旅产业巅峰大会暨全域旅游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会上,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辉以“全域旅游的逻辑”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从大旅游发展的角度阐释了全域旅游完备的逻辑。以下为主要演讲实录:全域旅游在学界来讲,争议很大。从学理上来看,全域旅游不是一个理论,因为其违反或者违背了理论构建的基本元素,理论构建要用名词来解释,全域不是名词,是两个字合在一起。但是放在中国经济发展大环境、旅游发展大背景下来思考,全域旅游有其逻辑关系。中国旅游业发展近30年时间,在发展初期,国家并没有把旅游作为一个产业,而是把旅游的发展放在小平同志对外开放的大背景来认识,即中国改革开放借旅游之船出航。中国改革开放从旅游起步,中国第一家外资企业也从旅游起步,当时有一句话叫“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由此,逐渐形成中国的小旅游化模式,即以路径旅游为中心,以景区发展为依托,以观光旅游为核心,以旅行社为运行模式,以获取外汇为目的。进入到新世纪以后,小旅游逐渐向大旅游发展。首先是市场变大。上世纪80年代市场主要是路径旅游,进入到新世纪,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发展非常迅速,世界旅游组织1997年做过预测,到2020年,中国出境旅游将是继美国、德国、日本之后的第四大出境国。结果2005年中国赶超日本,2008年赶超美国,,远远超于日本的量级。而中国国内旅游,在短短十几年时间,稳居世界第一。在此背景下,再用小旅游的发展模式应对大市场,显然力不从心。第二,业态变丰富。上世纪80年代,支撑中国小旅游的业态主要是景区、旅行社,进入新世纪之后旅游需求发生变化,原来的业态在中国旅游业中所扮演的角色慢慢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新出现的各种新兴业态,包括民宿、主题酒店、精品酒店、露营地等,新兴住宿业态支撑了中国旅游的大半江山。上世纪80年代,第一家外资企业酒店是北京建国饭店,发展了30年,中国酒店2016年已经达到30万间客房,而途家在短短4年的时间,已拥有全国度假公寓达65万间,一家企业用4年时间走完了国家40年时间的量还超过一倍,说明背后有大量业态在支撑中国旅游发展。如此,小旅游的发展模式应对丰富的业态,显然力不从心。第三,产品变多。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观光旅游,进入新世纪,在保持观光旅游主体的情况下,度假旅游、休闲旅游、研学旅游、商务旅游等各种旅游形态不断变化、增多。从旅游理论研究来看,表面上是产品的丰富和变动,但背后是产业组织的再造,每一种旅游形态所对应的旅游产品背后是一系列产业链。观光旅游的链主是旅行社,基础是景区,基本依托是酒店,但是到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已经不能成为这种旅游形态的空间依托,旅行社的链主也无法支撑度假旅游和休闲旅游,新兴业态是让游客动起来,而观光旅游恰恰是让游客静下来。这表面是技术问题,背后却是一系列的组织演变。所以,用小旅游的发展模式应对丰富的产品显然力不从心。中国旅游发展开始发生实质性转型,但为什么中国的小旅游向大旅游演变步履艰难?在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中,对应的产业形态、空间形态都要发生实质性变化。但是,目前国家的旅游还是建立在小旅游的空间状态。在发展旅游的背后,我们唯一的空间是所谓的景区。实际上,景区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