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邓浩(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教学目的1. 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2. 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3. 分析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4. 分析了解塑造人物形象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方法:导读自读结合法。教学过程:一 . 教学导入:由现实主义创作引入到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二 . 介绍马尔克斯及其作品: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 20 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镇,父亲原来学医,后来成了当地邮电所报务员。外祖父马尔克斯・伊瓜兰是受人尊敬的老自由党人。阿拉卡塔卡镇过去是美国公司的香蕉种植园,在“香蕉热”时期有过繁荣的阶段,后来,国际市场上香蕉的价格暴跌,美国公司撤离,阿拉卡塔卡立即衰落下来,社会矛盾随之激化。 1928 年,也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生那年, 香蕉工人举行大罢工, 政府派军警来镇压, 死亡八百余人。 此后, 居民大量外迁。阿拉卡塔卡成了孤独、萧条的地方。加西亚・马尔克斯自幼在外祖父家长大。外祖父经常对他讲当地的历史故事。外祖母更是一位讲故事能手,对他讲了许多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她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继续存在,为了不让亡灵们感到孤独,她特地为亡灵们安排了两间空房经常与他们谈话。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姨妈也笃信鬼神,有一天,她感到自己将要死亡,便坦然地躲进自己的房间,成天在里面织尸衣。孤独而带有神秘色彩的阿拉卡塔卡给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养了他独有的审美情趣。12 岁时,作家来到首都波哥大教会学校读书。 18 岁后在波哥大大学读法律,参加了自由党。1948 年内战爆发时,他中途辍学,不久进报界工作。 1954 年任《观察家报》记者兼电影专栏负责人。此后,他从事新闻工作,同时进行文学创作。他曾到过意、法、英、苏、波、捷、匈等国。 1959 年回国,担任古巴“拉丁社”驻哥伦比亚办事处的负责人。 1961 年任该社驻联合者, 后迁居墨西哥, 至 1976 年才返回哥伦比亚。 为了抗议军人政权, 他曾于是年举行“文学罢工” 。 1981 年受军政府迫害而流亡墨西哥。 1982 年哥伦比亚新政府成立,作家才得以返回故土,从事文学创作。当年因《百年孤独》的成功获诺贝尔文学奖。同年,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担任法。其作品主要是代表作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还有短篇小说《第三次无可奈何》 《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等;中篇小说《伊莎白尔在马贡多的观雨独白》 《枯枝败叶》《周末后的一天》 《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等;长篇小说《恶时辰》 《家长的没落》 (1976 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当年世界十大优秀作品之一) 《霍乱时期的爱情》 《迷宫中的将军》 。三 . 预习诊断:1. 下列注音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d )a. 清澈( zhe) 褴褛( lanlu ) 螺钉( luo ) 骷髅( kulou )b. 吹嘘( xu ) 胼( bing )手胝 (zhi) 脚 痼疾( gu)c. 蓖麻( bi ) 黏稠( zhan ) 干瘪( bie ) 窸窣( xishu )d. 啁啾( jiu ) 狩猎( shou) 砾石( li ) 蝾螈( rongyuan )2 . 判断下列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 d )a . 无可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