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文档名称:

毕业设计(论文)-林语堂小说中女性群像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5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毕业设计(论文)-林语堂小说中女性群像研究.doc

上传人:aidoc2 2018/10/4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毕业设计(论文)-林语堂小说中女性群像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要林语堂是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倾情塑造美好女性的一位作家。他在当时的创作主流中另辟溪径,在深信女性是美好的这个观念里,以家庭为依托,向读者阐述了他心目中的女性审美,展现出独异的人物景观。女性群像是林语堂小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有受人尊敬的个性和人格,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这些女性既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人,体现出作者的女性审美理念,也承载了作者“一捆矛盾”的文化内含。本文分为四个部分:林语堂女性审美的生成原因。林语堂一生关注女性、钟爱女性,其独特的女性审美的形成有其深层原因:一、生活体验、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位女性对林语堂的深刻影响是最直接的原因;二、对传统的认同、对《红楼梦》近乎崇拜的喜欢是潜在原因;三、时代的际遇、西方文化的熏染是间接的原因。第二章秀外慧中的生活情态。林语堂小说中的女人们个个是美人,她们不仅美在天生丽质的容貌、高贵典雅的服饰,更美在轻雅潇洒的情趣爱好和人生态度。林氏女性对自己的发现、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寻、对尘世间富贵荣华的随性洒脱承载了林语堂“快乐哲学”的思想观念和老、庄的文化意蕴。第三章独树一帜的“三维构架”—情、性、婚姻。林语堂笔下的“美女”们最独异的地方就是她们处理爱情、婚姻、性的方式。在她们这儿,情爱和婚姻是热情与冲淡交织、强烈与平和融汇,而她们对性的态度则是老、庄的自然观与西方现代、开放品格的结合。第四章事业与家庭、自立与依恋间的平衡。林氏女性最不同凡响的地方就在于她们在事业与家庭、自立与依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性,这种平衡性使她们既能保存自我,也能使家庭幸福美满。这是一种多重关系的协调与和谐、一种大团圆的结局。关键词:林语堂小说女性审美目录林语堂女性审美的生成原因生活体验:女性四重奏传统与《红楼梦》时代际遇,西方文化秀外慧中的生活情态。秀外—情系古典美人慧中—轻雅潇洒的情趣爱好和人生态度独树一帜的“三维构架”—情、性、婚姻。“一捆矛盾”的婚和恋“现代***”观念事业与家庭、自立与依恋间的平衡聪明能干的现代女子家—最后的归宿引论中国社会,自从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以后,强大的父权制便成为支撑历史场景的超稳定结构,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以成为颠覆不破的真理。男性的地位远远高于女性,女性一直是被歧视的对象,男性被赋予无上的神圣和权威,也拥有许多女性所没有的权力,如读书、写字,女性不能读书受教育,自然也没有办法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可以这么说,我们所能看到的回答“何谓女人”这个概念性问题的人是男性,换句话说,掌握写作权利的是男性,男性用他们的文字话语来表现女性在世间的存在形态—什么使女人。诚然,封建社会从来是不把人当人的,但是它又对女人特别残酷,尤其把女人不当人。我们今天当然知道,对女人残酷的是父权制强大的话语权,不是男性本身。但是在那样的制度下,少有一个男性不是夫权主义者、大男子主义者,女性没有话语权,是囚禁在男权牢笼中的困兽。在这样的背景里,由男人诠释的“何谓女人”的概念是什么,可想而知了。孔子在几千年前就以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阐述了自己对于“何谓女人”的见解。接下来在几千年的古典文学中,男性们尽管写出了不知多少美丽的女性存在。但是,其中最高的也不过是敢于为争取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斗争的可爱形象,例如崔莺莺和杜丽娘,杜丽娘好歹有那么一点“女性的觉醒”的味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之所以感动了当时的读者们就因为它唱出了初步的“女性的觉醒”,杜丽娘第一次看见真正的春天时才发觉自己的生命和春天一样美丽;其次是被侮辱被损害、值得同情的女性,如刘兰芝和杜十娘;再次是可怜悯的形象,如“宫怨”诗、“思妇”诗的主角;再低一点的则是供玩弄、遭蹂躏、供侮辱的女性,如那些宫体诗、***诗中的形象。还有更低等的:“三言二拍”里面的一些女性,总是抢劫、欺骗、拐卖的对象;《***》中的女性,竟以受侮辱、受蹂躏为乐为荣,寡廉鲜耻到无以复加之境,是卑贱污浊的典型,潘金莲则更是活该在英雄好汉的刀下剖腹开膛的“***妇”形象;《水浒传》中,孙二娘、顾大嫂是“母夜叉”、“母大虫”的形象,扈三娘毫无自己的意志和情感,全家被梁山好汉杀了,自己却任凭宋江指配给曾是她手下败将的王矮虎,自自然然地入了梁山,象一个扯线木偶……中国古代男性就是这样诠释“女性是什么”的。可见,在他们心中,女性毫无个人价值、个人灵魂、个人存在意义,她们是附属品,是可有可无的“玩意儿”,是低出男人一等甚至数等的花鸟、工具、玩物、贱人,仅供男人茶余饭后消遣之用。可以这么说,在传统文学文本中,女性从未曾得以一露其庐山真面目。当然,清中期出了一部“要使闺阁昭传”,让后世知道“闺阁中历历有人”的巨著《红楼梦》,但这毕竟是只此一例。进入20世纪,随着一个个知识分子留学归国,他们不仅自身接受了现代西方文明的熏染,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