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篇
错杀袁文才、王佐丢掉井冈山
图中左为袁文才,右为王佐
1930年2月24日,经过改造后参加共产党并坚持井冈山斗争,对党的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袁文才、王佐,不是战死在对敌的疆场,而是牺牲在自己人的枪口下,成为中国共产党内部最早被错杀的红军高级将领。袁文才、王佐的被错杀,最终导致了1927年10月起建立的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彻底失守,直到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井冈山地区之前,我党我军再也没有回到井冈山重建革命根据地。坚守了2年4个月的井冈山根据地,与袁、王有密切关系。可以这么说,袁、王参加革命,井冈山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袁、王被错杀,井冈山根据地最后彻底失守。袁文才、王佐被错杀,是革命史上的一个悲剧,造成这个悲剧原因错综复杂,形成悲剧的过程更是跌宕起伏。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决心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自1927年8月1日起,先后组织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但在强大国民党军队的残酷镇压下相继失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与先期到达井冈山的毛泽东、何挺颖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宁冈会师,建立了工农革命红军第四军。
1928年12月初,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平江起义的红五军主力辗转苦战至井冈山,在宁冈新城与红四军会师。
随着红四军军事斗争胜利和井冈山根据地巩固与扩大,对国民党新军阀反动统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1928年,蒋介石两次组织对井冈山根据地“会剿”都归于失败。随即,蒋介石委任湖南军阀何键为“湘赣剿匪总指挥部”代总指挥,调集湘赣两省军队共6个旅、18个团3万余人,分五路分别从湖南和江西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
湘赣两省“会剿”井冈山,红军充其量只不过4个团5000余人,兵力悬殊巨大。为此,1929年1月4日,前委在宁冈柏路村召集60余人的联席会议,军队扩大到团,地方上各县负责人参加,史称“柏路会议”。在毛泽东主持下,会议首先传达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精神,接着详细讨论了应对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第三次“会剿”的策略。经过深入研究,权衡各方面因素,决心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打破敌军事进攻。决定:红四军主力向山外突围,一方面打出去,向外发展,开创新的根据地。为配合红四军出击赣南的行动,红五军编入红四军内,番号是30团,彭德怀以红四军副军长兼30团团长的名义负责指挥。袁文才由32团调至前委,随红四军主力下山。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28团、31团和特务营、独立营共3600余人,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下,分两路离开井冈山,踏上进击赣南的征途。一路经下庄、小行洲、黄坳,一路走荆竹山,进入遂川境内合为一路。经过一场场艰苦的恶战,最终在赣南站稳脚跟,开辟了以瑞金为中心的新革命根据地,并发展为中央苏区。
红四军主力下山后,何键即令进至遂川的第一路李文彬的第21旅、进至资兴的第五路刘建绪部,会同赣州的刘士毅第15旅,向赣南追击红四军主力。同时,命令进至永新一线的第二路张兴仁第35旅、周浑元第34旅,进至莲花的第三路王捷俊部1个团,进至酃县、茶陵一线的第四路吴尚部1个旅,向井冈山逼近,紧缩包围圈。
红五军毅然承担了保卫井冈山的艰巨任务。保卫井冈山,实际上就是保卫井冈山军事根据地,这与井冈山整个根据地是有区别的。井冈山军事根据地有两块,一是井冈山山区本身
,周边550里,以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