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皮肤病科疾病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断标准.doc

格式:doc   大小:296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皮肤病科疾病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断标准.doc

上传人:170486494 2018/10/5 文件大小:2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皮肤病科疾病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断标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皮肤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002
口唇疱疹︵单纯疱疹︶
1、多发于口角、口唇皮肤粘膜交接处。
2、先觉轻痒、烧灼感,继而出现群集性小水疱,周围红晕,区域性淋巴结肿大。
3、全程1~2周,水疱干涸结痂,痂膜不愈易复发。
一般检查常规。
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2、可用2%的甲紫溶液等外搽。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用左旋咪唑50mg 3/d口服,也可肌注聚肌疮、转移因子等。
3~5
皮疹消退,一般不留痕迹。

002
阴部疱疹︵单纯疱疹︶
1、多由Ⅱ型HS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感染发病,发生于龟头、冠状沟、阴唇、子宫颈。
2、皮疹为群集性小水疱易破溃糜烂,发生继发感染。
3、疼痛、腹股沟淋巴结可肿大。
一般检查常规。
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2、可用2%的甲紫溶液等外搽。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用左旋咪唑,也可肌注聚肌疮、转移因子等。
5~7
症状消失,皮疹消退。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002
疱疹性湿疹︵单纯性疱疹︶
1、发生于患有异位性皮炎或其他皮肤病基础上感染疱疹病毒的小儿患者。
2、在原有皮疹部位,出现多数具有脐窝状小水疱脓疱,可糜烂,区域淋巴结肿大。
3、高热和其他全身症状。
一般检查常规。
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2、可用2%的甲紫溶液等外搽。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用左旋咪唑亦可肌注聚肌疮、转移因子。
7~14
体温正常,症状消失,皮疹消退。
L00 01
109
脓疱病与新生儿脓疱病
1、好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婴幼儿多见,多发于夏秋季,生后4~10d。
2、初起为红斑或小疱,迅速形成脓疱,周围绕以红晕,破后呈糜烂面,病变发展迅速,可累及粘膜,可结蜜黄色痂,愈后无瘢痕。
3、自觉痒,区域淋巴结肿大。
4、病情重者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或继发肾炎。
1、一般检查常规。
2、血BUN。
3、血气分析。
1、除去病因,治疗原发皮肤病。
2、面部疗法:先去脓痂(可用3%过氧化氢液湿敷或植物油浸软后除痂)。刺破脓疱,吸去内容物,选用制溶液洗剂、油剂、糊剂、软膏黄连素、四黄散、青黛散油油外敷。
3、全身疗法:对重症伴有发热或淋巴结炎者给予抗菌素及中药、补充营养及维生素等。
7~21
症状消失,皮疹消退。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002
带状疱疹
1、可有乏力,局部疼痛等前驱症状。
2、皮损表现为局部红斑,迅即出现成群丘疹小水疱,周围红晕各群水疱之间皮肤正常,数日后水疱干涸结痂,愈后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3、皮损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多为单侧,一般不超过中线,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分布区,区域性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4、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疹出现,年龄愈大疼痛越剧,老年当皮损消退后,可留有神经痛的后遗症,达数月之久。
5、一般极少复发,免疫功能低下,或恶性肿瘤患者可复发。
6、由于机体自身免疫状态不同,临床表现有顿挫型、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泛发型及内脏型带状疱疹。
一般检查常规。
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2、维生素B1、B12肌注和镇静剂。
3、中药:热感者用龙胆泻肝汤,湿感者用除湿胃苓汤。
4、症状较重者可用:
(1)糖皮质激素口服。
(2)转移因子2ml上臂皮内注射隔日一次。两侧交替共2~3次。
(3)阿糖胞苷,每日2mg/Kg静滴,连用5d。
(4)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肌注,严重者加无球鸟苷,干扰素和聚肌胞治疗。
(5)疱疹后神经痛者可用大剂量维生素E口服,亦可选用卡马西平、阿米替林口服,或糖皮质激素与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6)皮肤病损可用5%碘苷二甲基亚砜溶液外涂。局部外用扑粉加消毒敷料包扎或外涂炉甘石洗剂,如有破溃对症处理,注意防治继发感染。
(7)%碘苷眼药水、阿糖胞苷眼药水滴眼,每2h一次,加强护理及早邀请眼科会诊。
28~30
疼痛消失,皮疹消退,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B07 04
002
疣︵寻常疣、跖疣、甲周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等︶
注意病损类型、大小、数目、色泽,有无乳头增生或中央脐窝,分布部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