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目录一、规划依据(一)基本情况(二)经济状况(三)建设优势二、基本思路三、任务、目标和措施(一)(二)(三) (四)民主政治建设四、资金筹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10年)一、规划依据(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村位于***东侧,与县城区相邻,东至**路34公里,北与**接壤;本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度,土壤解冻期235天,无霜期153天,有效积温为2860℃,年平均降水量420毫米。2、幅原面积:总幅原面积70961亩,其中耕地面积13084亩,牧业用地41798亩(其中草原20022亩),林地3478亩,森林覆盖率11;宅基地面积706亩,道路面积525,荒山、荒水面积8319亩。3、组织机构及人口状况:辖区3个自然屯,10个村民小组。党总支1个,党小组10个,党员56名。星级文明户350户,超星级文明户20户,全村共有农户856户,总人口3346人,劳动力1493人,其中:男782人,女711人,青壮年劳动力611人,从事农业生产人口437只,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284人。4、人口素质结构及比例。小学文化1176人,占35,初中文化1874人,占56;高中文化200人,占6;大专文化100人,占3。(二)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实现农业总产值271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万元,占总产值30;牧业产值万元,占总产值48;其它各业产值万元,占总产值22。全村人均收入5127元。(三)建设优势一是地缘优势突出。***村大部分居民住在县城城郊结合部,环境优越,交通便力,**铁路、**公路穿村而过,电力通讯发达,城镇自来水、有线电视接近村屯。文化娱乐与城区互相衔接,**社区就在本村范围内,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规范。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完善,县第二小学、第四小学、第四中学设在本村区域内。**火车站前娱乐广场、**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室是农民文化活动的主阵地;有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所、铁路卫生所3处。二是主导产业基础好。奶牛养殖与蔬菜种植已成为促进村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几年来,建成牧业小区4个,青贮窖23个1950立方米,伊利榨乳站3个,年产商品奶3000吨,畜牧繁育、防疫综合服务体系健全。“四三”型温室7栋,蔬菜大棚总面积23000平方米。响誉国内的乳制品企业伊利公司和县奶牛公寓在村行政区域内,同时有草业公司、青贮公司和大牲畜交易市场等多家社会化服务体系。二、基本思路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奶牛提质增效工程,坚持多元牧业并举,打造精品牧业;利用城郊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扩大棚室蔬菜面积,创建蔬菜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村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三、任务、目标和措施(一)产业规划2006年,农业经济总产值达到万元,比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