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语71班学习简报第十一期
主编:郭利雯
2012年11月16日
卷首语
相聚总是太匆匆,才刚相知,却又要道别,离别之际,心中多有不舍,但请相信,离别是暂时的,我们还有再聚的时候。虽然我们暂时离开了培训平台,但我们学习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们的交流也不会停止。
若有缘,还会再聚。若再聚,请勿相忘!
学情通报
类别
数量
类别
数量
已注册人数
199
作业
575
研修日志
419
数学故事分享
259
实践成果展示
379
班级简报
10
发帖数
1018
回帖数
2930
故事分享
给孩子一片飞翔的天空.
发布者: 窦四芳 (发布时间: 2012-10-18 21:36:06)
清楚的记得,那是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的心情格外好。上午第三节课,我带着学生在学校四楼多媒体教室上了一节公开课。那节课,我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的《自然之道》。记得当时下面坐满了领导和老师们,听课的人不少。上惯了这样的课的我没有丝毫的紧张,反而更多了些从容与自信。上课铃响了,我微笑着讲起了课。从导语到课文内容的分析,一切都按我预先设计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精彩的回答不时赢得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我轻松自如地操控着整个课堂,看着听课老师欣赏的神情,我的内心不免有些窃喜。看看时间,还剩5、6分钟就要下课。我准备对所讲内容做一个总结,可就在这时,一个男孩冒冒失失地站起来说:“老师,那位向导不是生物学家吗?难道他不知道就那只幼龟会违背自然之道,会给整个龟群带来伤害吗?你同意他的做法吗?”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异常的静,几十双眼睛同时盯向了我。我很震惊,甚至有些恨这个冒失的男孩,因为在之前备课时,我根本就没有想这样的问题,而他却偏偏要在这时为难我。我不知道该给他怎样的答案,我想说这个问题我们下去后再探讨,但又觉得不妥,让学生认为我不敢接招从而失去威信。何不妨听听孩子们的看法呢?于是我巧妙地说:“孩子,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老师在课前也曾想过这个问题,但老师还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现在,就这个问题,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顿时教室里就炸开了锅,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两分钟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起自己的看法,“我同意,因为向导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同伴了解自然之道。”“我也同意,这是向导的良苦用心,他是用铁的事实来让人们明白自然界的规律不可违背。”“对,向导别无选择。”“我反对,向导这样做未免牺牲太大了。”“就是,这样做太悲惨了。”…看着争得面红耳赤的孩子们,我特别感慨。我突然觉得他们是那样有思想,那样有主见,他们的思维空间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只要你能够给他们提供一片舒适的天空,他们就有可能飞翔起来。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剥夺孩子们质疑以及深入探究的权力。即将下课,我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后,然后非常动情地说:“你们说的都不错。不同意的同学,你们的内心都很善良,充满了爱心,谢谢你们!同意的同学,你们分析问题很有深意很全面,更明白向导的良苦用心,你们也是好样的!”顿时,教师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一节公开课就这样完美落幕。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是啊,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学生的学习不也是这样吗?如果教师忽略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只注意如何把知识结论传授给学生,那跟以为用单纯的爱心就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