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好书有约----班队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向学生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读书的收获是巨大的。
3、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古诗、图片、故事、儿歌、谜语、名人名言等。
三、活动过程。
1、宣布活动开始。
郭东鹏: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
张博:古今中外,有多少的名人因为博览群书而技压群芳;有多少小孩子因为从小钻在书堆里,而成为人人称赞的神童;又有多少的品民百姓,因为勤学苦读而实现了自己的远大理想。
郭东鹏:下面请听一位古代名人范仲淹小时候《划粥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小时候是个穷苦的孩子。他两岁死了父亲,为了生活,母亲带他改嫁到了朱家。朱家也很穷,无钱供他读书。他就一个人来到一所寺院,一边干杂活,一边苦读,常常读书到深夜。困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最使他感到困苦的就是每天的饭食,不要说可口的饭菜,连吃饱也不容易。每天他都煮好一盆粥,待粥冷凝后就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腌咸菜下肚。
一天,一个同学来看望范仲淹。这个同学是官宦子弟,家中很富有。他见范仲淹生活这样艰苦,心里很感动,回家后就向父亲讲了这件事。同学的父亲就叫人给范仲淹送去好饭好菜。过了几天,这个同学又来了。奇怪的是,送给范仲淹的饭菜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已经快发霉了,便责怪范仲淹说:“常言道,君子不吃小人送来的食物,你是不是看不起我?”范仲淹赶紧表示谢意,他说:“不是我不感激令尊大人的厚意,而是我每天吃粥已经成习惯了,如果吃了你送来的好饭,贪图享受,怕以后就吃不下稀粥了。”这个同学听了深受感动,对范仲淹更加钦佩了。
范仲淹就是这样从小立志,划粥苦读的。靠着这种精神,他终于成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张博:宝剑锋字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苦,那来的甜呢?范仲淹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希望同学们要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
郭东鹏:“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成奖天际流。”同学门,你们这是谁写的诗句吗?对了,就是李白。他是我国唐代的杰出的诗人,他为后人留下了近千首诗歌,为我们祖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的色彩。下面请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他的生平。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