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升.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升.doc

上传人:jiaxidong_01 2015/9/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摘要】数学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到过程;是一个收获的过程。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成为例题教学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在解题方法规律处反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发展, 在学生易错处反思,有助于学生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情感体验处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关键词】例题教学反思方法规律易错处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48-01
引言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继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
一、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云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原例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长为6;求周长。我们可以将此例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式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底边长(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前两题相比,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
变式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y,周长是14。请先写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标内画出二者的图象(与前面相比,要求是提高了,特别是对条件0<y<2x的理解运用,是完成此问题的关键)。
再比如:北师大版初二下册第242页例1用不同的方法证明,这是一题多解不可多得的素材(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D平分外角
∠EAC,∠B=∠C,求证:AD∥BC。)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二、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