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班集体----班级管理论文(2012—2013)
在国家大力倡导创造教育形成的优良氛围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到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技能技术外,还要学习到一定的做人处事的知识与方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校组织本校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实践活动。
我从时代需要和班级出发,把班集体建设的过程、目标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集体学习生活中扮演管理者、服务者的角色,亲身体验作为管理者或服务者必须具备的那种责任感、沟通协调能力、质量意识和纪律性。在管人管己,服务于人、服务于己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即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启发学生的内驱力,才能使学生逐渐真正成长起来,而且一旦学生离开学校,走上社会,面临复杂,多变、快节奏的社会现实、则更需要具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这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渠道,也是时代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客观要求。
首先,从在激励中将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这方面做起。
班级自治,自我管理。在班级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特长和个人要求,给每一名同学安排一至二项为集体服务的工作,基本上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让学生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就是自己的“家”,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与班集体的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就会自然形成。
我们按照理论假设,对原有的班级组织机构进行了改革,试行并完善了班级管理新体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制”一指“人人岗位制”即人人是班级的管理者,每个学生都在集体中负一定的责任,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设有"值日班长"、"卫生小天使"、"小交警"、"图书管理员"、"解疑小博士"、"好人好事记录员"、"普通话督导员"等班级管理岗位、二指“值日班长制”即就是人人要当一天班长,按学号轮流,值日班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记录班级日常工作表,负责维持当天课间纪律,负责督促各岗位上有关人员做好本职工作,负责参予处理偶发事件、三指
“小组互评制”即将班级全体学生按综合实力相近原则分成座位性四组,在同一起点上展开竟争,这此小组既是学习小组,又是劳动小组,活动小组。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从我做起,严于律己,站在同学面前,才有说服力,才能对别人实施监督和管理,才能出色地完成值勤任务,得到同学们的信任。
法治治班,自我管理。我制定了《班队工作评估细则》,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管理制度,避免班主任和班委工作的盲目性,克服评优评先中人浮于事,奖罚不明的现象。我建立了小组评比制。每周五下午,正、副班长轮流组织开班委会,班委总结各小组在上周做得好的方面与不足的方面,并将结果在下周一的班会上向学生反馈。对于好人好事,班级里专门设人记录,我和班委都及时地在班上宣扬,对于纪律或成绩都不断进步的学生,我们给予大力表扬,适时地给表现出色的个人或小组加分,给得最高分的小组贴流动红旗。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我也不急于求成,我先叫其小组的成员或班委给他做思想工作。必要时,我再个别批评或要求写书面说明书。这样通过让学生自评、互评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他人,反思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