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祭祀坑及陪葬墓.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祭祀坑及陪葬墓.doc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8/10/5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祭祀坑及陪葬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祭祀坑及陪葬墓
1934年秋到1935秋,在西北冈地区发掘的殷代小墓计1221座(大部分是祭祀坑),其中东区为1117座,西区104座。西区的在大墓附近,东区的集中在M1400大墓以西地区。西北冈地区迄今共清理小墓1483座。
这些小墓,除了分布在大墓附近的一些外,都集中而有规律的排列着。墓坑大多是长方竖穴形的,小部分是方形的。方形坑都成组成片的分布在长方竖穴坑的中间。例如,在M1400西墓道南及M1129附近即有许多方形坑。1934-1935年发掘的坑,发掘者把它分成10组-东区9组,西区1组。由于两次发扬者分组标准不同,故不能等同对待。
这1400多座墓,除少数是陪葬墓外,大多是祭祀坑。祭祀坑内的埋葬,可分人坑、动物坑及器物坑三类。动物坑中,有的单埋动物,有的与人埋在一起。
埋人的坑,可分长方竖穴和方形坑两类。长方竖穴坑的大小,一般长约2米、宽约1米。深度不等,浅者1米上下,深者4米上下。-,-。方形坑只埋人头骨。埋人的坑分单人全躯葬、多人全躯葬、头躯分离葬、无头躯体葬及人头葬等5类,而以无头躯体葬的坑最多。
单人全躯葬的墓大部分为头向北,俯身。少数坑中有随葬品,如陶容器、青铜兵器、工具及乐器等。
多人全躯葬的墓中埋的人,少者2人,多者11人,大多数的人头向北,俯身。有的是处理后埋入的,有的是活埋的,有挣扎之状。有的墓中随葬有青铜器及陶器等。
头躯分离葬,每个塙埋1-10个人头和无头躯体,人头已被砍下,坑中人头和躯体数并不全同。大部分坑中的骨架是俯身的,颈向北。少数坑中有随葬品。
无头躯体坑,这一类坑全在东区,每个坑中的躯体数为1-12个不等,大部分骨架的颈向北,俯身。少数坑有随葬品。
人头坑。全在东区,坑呈方形,每坑埋3-39个头不等,在部分坑中埋10个人头。头的面部大多向北。这些坑中的人头大多数是无头躯体坑中的死者的。
由祭祀坑中人骨性别的鉴定知,女性及儿童皆未砍头,而大量被砍去头骨的躯体都是男性。
祭祀坑中女性人骨的年龄在20-35岁之间,同一坑中骨架的年龄较接近。幼童的年龄在6-10岁间,同一坑中儿童的年龄也较接近。被砍头的男性都是青壮年,无中老年及幼童,年龄在15-35之间,同一坑中的躯体的年龄也较接近。
关于祭祀坑中人牲的人种问题,目前有异种系说和同种系说两种意见。
持异种系说的杨希枚先生根据1934-1935年西北冈发掘到的300多个头骨的研究,认为这些人头可分为五组:第一组为古典类蒙古种类型,尤其与现代布列亚特种楚奇克人的头骨相似。第二组为海洋类尼格罗人种类型,与现代的美拉尼西亚人及巴布亚人的头骨相似。第三组为类高加索类型,与北欧英国人的头骨相似。第四组为爱斯基摩人种型。第五组是否为某一还没有确定的种系或上述几级中某一组女性的头骨,还不能作明确的说明。他认为,
“如果初步的研究并无严重的疏误的话,刚西北冈殷代的殡葬墓中的头骨所代表的人群,大体上说,可能主要包括北亚的类蒙古人种和次要的海洋类黑人种,以及最少类高加超级赛亚人人种的成分”。
持同种系说的韩康信和潘其风同志认为:“殷代祭祀坑头骨并不是由三个或两个大人种成分组成的,实际上更为可能是由蒙古人种主干下的类似现代东亚、北亚和南亚种系组成的一大组头骨,其中仍以接近东亚类的占多数。体质上的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