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文房四宝简介供参考学习.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房四宝简介供参考学习.doc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8/10/6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房四宝简介供参考学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房四宝简介
1. 湖笔简介
“治世之功,莫尚于笔,能取万物之形,序自然之情,实天地之伟器也。”(古今图书集成)
素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称的湖笔,是毛笔大家族中的佼佼者。它发源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因善琏旧属湖州府,故称“湖笔”。善琏湖笔相传为秦代大将蒙恬所创,迄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至秦以来,善琏人的制笔技艺世代相传,全镇几乎家家出笔工,被世人誉为“笔都”。史书曾载:湖州出名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
湖笔制作工艺复杂,从选料到成笔,一般需要经过笔料、蒲墩、水盆、装套、择笔、刻字等一百二十多道工序。其品种繁多,主要可分为羊毫、兼毫、硬毫三大类,近三百个品种。羊毫是选优质山羊毛精制而成,它的性能柔而健。笔尖有一段透明发亮的锋颖,锋颖越长,质量越好。这段锋颖在书写时能蘸墨而不滴,抱拢不散不开叉。兼毫是羊毫与兔毫或狼毫等其他毫料配制的笔,具有刚柔相济的特色。硬毫有山兔毛为原料制的紫毫笔,用东北优质黄鼠狼尾毛制成的狼毫笔,其他还有猪鬃笔等。千百年来,经笔工精心研究,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湖笔“尖、齐、圆、健”四大特色,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珍爱,与徽墨、宣纸、端砚并誉为“文房四宝”。
湖笔之所以成为名笔,与历代书画家有着密切的联系。湖州古代文人荟萃,高士云集。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杜牧、苏东坡等先后在湖州参政为官;本籍赵松雪、王蒙、吴昌硕、俞樾、沈尹默等均为一代书画大师。他们雅好湖笔,且常与笔工探求制笔之法,为湖笔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隋朝智永更与湖笔有不解之缘。他在蒙公祠旁永欣寺一住三十年,一边与笔工切磋制笔技艺,一边孜孜不倦地临池习书,一生用败坏的笔达一大筐,被埋在镇南的“晓园”,并亲笔题“退笔冢”三字。
湖笔的发展至元代为最盛。冯应科、陆文宝为当时杰出制笔大师(其中陆专制“御笔”)。他们所制的笔,“其中绳勾,中勾方圆中规矩,终日握而不败,故曰妙笔。”冯应科的笔、赵孟兆的书、钱舜举的画当时被誉为“吴兴三绝”。至明末清初,善琏湖笔的技艺逐渐外传,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等地。善琏人在各地开的著名笔店有:北京“戴月轩”、“贺连清”、“李玉田”、上海“杨振华”、“李鼎和”、“周虎城”、“茅春堂”,苏州“贝松泉”等。
2. 徽墨
徽墨的生产始于南唐。创制人是奚超、奚廷父子。唐中叶至唐未,由于藩镇之乱,连年征战,大量的人口和经济重心南移,奚氏一家由河北易水(今易县)南迁,为黄山白岳之奇和练溪、新安之妙所吸引,遂定居歙州。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此时得皖南的古松为原料,又改进了捣松、和胶等技术,终于创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南唐后主李煜,雅爱书法绘事,将召奚廷担任墨务官,井赐给“国姓”的奖励。于是,奚氏全家一变而为李氏。李廷成为古今墨家的宗师。宋宣和年间,就出现了“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局面。
宋时,随着制里亚的繁荣,形成了“徽人家传户习”以及“新安人例工制墨”的盛况。黟县的张遇、黄山的沈桂、歙州的潘谷、新安的吴滋,等等,都是十到十一世纪制墨业的著名人物。张遇是油烟墨的创始人,以制“供御墨”闻名于世,其“龙香剂”为历代收藏家追来的瑰宝;沈以占松煤用脂、漆滓烧之,得烟极黑,名为漆烟,人称其墨“十年如石,一点如漆”;吴磁所造之墨的妙处在于“滓不留砚”,曾得宋孝宗犒赏缗线二万的奖励。风靡一时的制墨高手潘谷,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