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万福之地供参考学习.doc

格式:doc   大小:15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万福之地供参考学习.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8/10/6 文件大小:1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万福之地供参考学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万福之地——和珅恭王府蝙蝠纹初探
摘  要:简要介绍了恭王府为何蝙蝠多的背景情况,提出其王府花园“萃锦园”在园林设计上鲜明地以“福”文化为主题,并以蝙蝠纹来服务和强化该主题;由于满人偏爱蝙蝠,又与“福”谐音,是传说中的长寿之物,还是钟馗的化身,能够辟邪去灾,于是蝙蝠便被恭王府花园选中作为福文化的使者和象征;这些蝙蝠纹样都与中国汉语语境中福文化的代表词汇有关,重生利命的功利心理使得蝙蝠纹艺术形式更加广泛,趋吉避凶的集体无意识使得福文化得以图案化且广泛、持久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和珅;恭王府;福文化;蝙蝠纹;吉祥语
1. 恭王府为何蝙蝠多
恭王府位于北京什刹海的前海地区,始建于清乾隆41年(1776年),它包括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总面积达57000m2()。恭王府的第一位主人是清代乾隆年间大学士和珅(1750~1799,生于乾隆15年卒于嘉庆4年),[1]嘉庆4年(1799年)和珅被嘉庆帝赐死并被抄没家产,此府随之改赐给乾隆帝第十七子、庆郡王永璘。之后府第陆续传至永璘之孙、贝子奕劻,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收回,改赐道光帝第六子、恭亲王奕訢,从此成为恭王府。[2]()1982年,恭王府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恭王府花园又称“萃锦园”,在园林设计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以福文化为主题。据说在王府花园里有1万只造型各异的蝙蝠贯穿始终,在彩画、窗棱、穿枋和灰塑上都可以见到蝙蝠形象,因此也有人叫它“万福之地”。[3]而且萃锦园中水池、假山乃至部分建筑平面形式都被做成蝙蝠形状,园中穿插有“蝠池”、“蝠山”和“蝠厅”[2](),所以是一个地道的风水“福地”。那么,王府花园缘何做成一个以福文化为主题的花园形式呢?
原来在恭王府萃锦园秘云洞内藏有康熙(爱新觉罗•炫烨,1654~1722)的御笔福字碑。这是康熙帝倾注孝心为祖母孝庄皇太后在一次重病中,虔诚祷告上苍为皇太后请福续寿所写的“福”字。它是一个福寿联体字,字形瘦长,被人称之为“长瘦之福”即“长寿之福”,而且“福中有寿、福寿双全”。孝庄太后为了永久保存孙子炫烨送给自己的“福”字,亲命将其刻在石碑上,后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福字碑。乾隆年间,此碑被和珅弄到其府邸萃锦园秘云洞内,直至1962年重修恭王府花园时才被考古人员意外发现,周总理得知后欣然称其为“中华第一福”[4]据此,为了体现福文化这个主题,所以,恭王府萃锦园内多以蝙蝠作为福文化的装饰象征符号。
2. 恭王府为何选择蝙蝠
据考证,上面提到的庆郡王和恭亲王入住府邸后,并没有对府邸的布局进行过大的改动,连室内都沿用了和珅府邸原有的装修。这三人中只有和珅,这位在乾隆朝权倾朝野、富可敌国的一等忠襄公,才有条件也有能力极尽奢华为其府邸装修,而且,这之后从情理上讲庆郡王和恭亲王都没有必要拆除这些富丽堂皇的装饰[5],因为这府邸装修对于已归自己王府的庆郡王和恭亲王来说也是一种有形的财富。
蝙蝠是一种翼手类哺乳动物,在自然界中是农林业害虫最主要的天敌,所以它在生态平衡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有趣的是西方人对蝙蝠(bat)并无好感,英语中有“as blind as a bat”(瞎得跟蝙蝠一样, 有眼无珠),“crazies a bat”(疯得像蝙蝠)[6],从这些措辞可见蝙蝠在西方人心目中没有什么地位。那么缘何恭王府偏偏钟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