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001.doc

格式:doc   大小:230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001.doc

上传人:2623466021 2018/10/6 文件大小:2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00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特征
第一节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下室为一层,,地下建筑面积为10803 m2。基坑支护采用锚喷结构,,~,建筑场地地处冲积平原低洼,后经人工填土,原为工业厂房,拆迁后已平整,地势较平坦,原地面标高平均约为-(相对标高)。
基坑支护设计情况如下:
地下室边坡均采用锚喷结构支护。(详见基坑支护设计图纸)
第二节地质情况
1、场地内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素填土,;淤泥层,;粗砂层,;粉质粘土层,;粗砂层,;砂质粘性土层,;砂质粘性土层,;全风化花岗岩层,;强风化花岗岩层,。~。
第三节工程特点
1、本工程基础为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边压桩边挖土。
2、本工程地下室基坑边坡较长,土方工程量较大,且支护为锚喷结构,进入现场施工时注意观测护壁变形情况,如变化较大应引起全体施工人员高度重视,要及时向工程监理及甲方反映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抢险加固。
第二章施工部署与施工方法
第一节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一、施工区域的划分
为使该项目地下室结构工程施工能够及早展开,相应以1~3幢的施工缝为界,划分为1~3幢、4~6幢、7~9幢三个施工区,实行流水施工,形成三条独立的流水线。
二、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1、土方施工:① 1~3幢区域:拟在平面上以伸缩缝为界分为3段,分幢号组织流水施工
;②4~6幢区域:拟在平面上以伸缩缝为界分为3段,分幢号组织流水施工;③7~9幢区域|:拟在平面上以伸缩缝为界分为3段,分幢号组织流水施工。(具体见图一所示)
第二节施工工序
1、静压桩、支护结构、土方工程均自行完成,各专业队相互友好协商,统筹安排。
2、遵循“先地上,后地下”、“先止水、后土方与支护”的合理工序,在满足施工工艺的前提下,尽量利用一切工作面,实行平面流水交叉作业,使各项工作有序地交叉穿插进行。
3、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施工工序是:静压桩→桩基检测→基坑边坡土方→基坑支护→基坑中间土方。待基坑边坡上层支护结构满足挡土要求时,才进行基坑边坡下层作业。主体结构完成至首层结构后,地下室外开始作防水、土方回填。
第三节劳动力计划
第四节工程测量
一、施工放线
1、定位依据的检测
平面定位根据本工程的“总平面图”及甲方给的现场桩点为控制点,其控制点的检测结果为零。测量控制点要进行有效的保护。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设计图纸对建筑物进行定位,以轴线点进行各轴线控制。对甲方提供施工控制点进行复核,当复核无误后,利用经纬仪与50米钢卷尺测出各控制轴线,设立轴线控制桩,建立施工控制网,对建立的施工控制网认真复核一次,并保存书面的测量放线成果及复核记录,作存档资料。对建立好的施工控制网提供给监理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考虑地面下沉及土方边坡位移,主要控制点投设在附近永久建筑物墙上。
4、根据轴线进行细部放线。
二、高程控制网的布置及高程的传递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由甲方提供水准点,将高程控制点投放在半永久的水平控制点上。
2、高程传递
本工程拟定以塔吊为高程传递参照物,首先在塔吊四周做好±,高程传递由控制点沿标准节拉钢尺,每次至少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高,然后用水准仪互检拉上的两点,其误差控制在3mm内。
三、位移观测
1、观测仪器的精度必须达到1/10毫米。
2、沉降点选在通视良好处(主楼12点),并埋在柱++,深度150mm。
3、观测时间:暴雨后均应进行沉降观测,土方施工开始时,每3天对基坑边坡位移定期观察一次;位移稳定时,每周定期观察一次,直至地下室土方回填完成为止。
4、位移成果整理:填写位移观测数据,绘制曲线图。
5、观测应定人、定路线、定仪器。
四、施工注意事项
1、复核桩点的正确性,有问题时,向甲方及工程监理提出。
2、在拟建筑物附近引入可靠桩点,由于基坑支护有位移,是否因位移影响桩点位置,要进行仔细复测,保证桩点位置正确。
3、对已作好的各轴线进行反复核对。
4、核对已施工完毕的静压预应力管桩桩位,如有问题时要及时处理。
5、高程控制点与水平控制点同时交接。
6、高程控制点可分区控制,但必须经常复核校对,保证其测量精度。
7、定期对水准仪、经纬仪、激光铅垂仪进行检测,保证其准确性和测量精度。
五、各项资料整理
1、承台、地梁、底板板施工放线工作完毕,检查各轴线是否符合设计几何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