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3年第一学期
二年级数学
导
学
案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
。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主备人:李玲玲审定人: 肖咸清执教者:
导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练习一第1题)
导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导学重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难点
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学习
导学目的
个人复备
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愉快的春节,公园里组织一次游园活动,你们想参加吗?
看,我们已经来到了游园地点,你们看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2、教师肯定并鼓励学生所发现所提出的问题
3、引入课题
师:游园活动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我们去解决,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教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自主交流
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主题图,让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汇报,提出问题,明确本课要达成的目标,朝着目标去学习。
自主学习
探析问题
1、观察例1主题图,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看木偶剧
(1)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用自己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原来有22人在看戏,不一会儿有6个同学先走了,后来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观察例1主题图,说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完整地描述整个图意。
培养学生观察并分析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并能完整地描述图意的能力。
(3)多让几个学生完整地描述图意
2、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这一道题有几个已知条件?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求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呢?
3、合作探究一:解决问题的方法
(1)提出合作要求
(2)小组汇报,教师与学生一起梳理并
板书算式:
方法一:22+13=35(人) 35-6=29(人)
综合算式:22+13-6=29(人)
方法二:22-6=16(人) 16+13=29(人)
综合算式:22-6+13=29(人)
方法三:13—6=7(人) 22+7=29(人)
若有同学发现第三种方法,老师给予肯定,不作深入研究。
(3)引导一起回顾解题思路
思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用了几种方法?可以是用原有的人数加上进来的人数,再减去走了的人数。也可以用原有的人数先减去走了的人数,再加上进来的人数。
4、合作探究二:请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并列出综合算式。
(1)提出合作要求
(2)小组汇报并互评
(3)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应该怎么办?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老师所提问题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组长整理后汇报。
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
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更能全面地思考问题。
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发散思维。
培养归纳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优化梳理
解决问题
1、总结解决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呢?
总结:
(1)首先仔细观察图意,弄清题里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2)要分析一下,题里的条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3)根据问题列出准确的算式,可以是分步,也可以是综合算式。
(4)写也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
2、和同排好友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边回忆,边说出解决问题的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