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本图书由esa110)为您整理制作
更多txt好书敬请登录
============================================================
所谓公平――从S君想起
2006-6-214:48:00
所谓公平――从S君想起
早晨没什么事情,在天涯浏览,看到一个办公室浑水摸鱼技巧。有些还真说得不错。老板总是希望以最少的工资让员工干最多的活儿。哪里都是一样。
进公司,在电梯里碰到提着行李箱的S君,顺口问一句“哪里去”,答曰“出差”。一笑而过,碰到前台MM,随口又问了句“S君去哪里?”她居然施施然答“不知道”。“怎么他没要你帮忙订票?”“没有呀。”可怜的人,又是“扒”火车的命。
S君我是知道的,任劳任怨,常年奔波在生产第一线,出差到好的地方轮不到他,穷乡僻壤都叫他去,全公司唯一的一个应用工程师,公司到开展会的时候他要西装革履地站台,招待客户狂吃滥饮却没他的位置;领导层开会没他的份儿,布置的功课全部落在他头上。一个月也就7—8k的工资。挂着部门主管的名义,一个听令的小弟也没有,反倒是自己既要听这个产品经理的领导,又得听那个服务经理的调遣,还要给应用部门支使差遣,全公司一致公认的苦大仇深的好同志。
可是这样的同志干得最多,人人都看得到,唯独老板看不到。永远在忙,却似乎看不到一点点提升的空间。我们还算有点私交,不怕直问他为何不跳槽,满街的技术人员不过1—2k的身价,虽然积累的经验多点,但可替代性还是非常高的。何况技术人员的薪水也很难开高,找工作行业限制得太多,这份薪水也算很满足,再说领导也还体贴至少周末不用出差,公司的差旅补贴也还很人性。
知道他虽然是个任劳任怨的老好人型,但是绝对不傻,对自己的判断还是很理性的。或者包括老板在内的每个人都看清楚了这些,才拼命压榨他,你不干,大把的人等着干。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双向选择而已。
以前一直看不起整天对工作抱怨的人,因为抱怨唯一能显示的只是你自己没水平。如果真的不满,忍无可忍,为何不去换个环境谋求更好的发展?不走,可见你对自己的估价不过如此,达不到被市场认可的程度,自己没有竞争力,又如何外塑形象?
这是个很残忍且现实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腹诽着工作却日复一日的谦卑?因为我们找不到心目中十全十美的,甚至是找不到综合条件更好的。我们可以说好马待伯乐,却不能用同样的解释一直安慰自己。市场是残酷的,加强素质才是硬道理。
同情S君,因为今天我已经站在岸上,且没有弄湿鞋。
Manager和Staff的区别
2006-6-223:47:00
Manager和Staff的区别
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下属R气急败坏地跟我报告,从来没看见她激动成这样,声音都高了八度。无非是数字有差,一些表格match(相配)不上,销售部的Y小姐出了名的拎不清,而R已经失望以至于吐血乃至绝望。
无可奈何,孩子打了架出来善后的理所当然是家长,每每这种事最后都会变成上一个level(级别)的协调。领导和下属的区别就是下属会做的事领导都至少得知道个大概,领导能做的事下属却未必做得来。所以做领导的一定要珍惜羽毛,不可以自降身份,打成一片是团结的一种方式,却要担着丢掉威信的风险,特别对年轻的领导来说,还是拉开距离更安全。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人的圈子一般也就十个人左右,所谓圈子就是经常要接触到的人。而Y肯定不在我的圈子里,对于不在自己圈子的人,其实不需要投注太多的情绪,Y的行为再怎么荒诞其实都不碍我事。只是她的action(行为)影响到我部门的利益,间接降低了我的工作效率,那么就要引用“人不为己”定律了。我的级别自然是犯不着和她有任何直接冲突,做领导事必躬亲固然有好处,但未免浪费自己的精力。
直接拨电话给Y小姐的直接上级销售部经理T先生,T君跟我一贯交好,两句话交谈下来基本明白问题所在,我说不好意思这么点小事要麻烦你了,T君言,此所谓经理和员工的差别,员工做事做多了结果反而没有思路,容易看人不看事,而我们早已经明白对事不对人。大家都是result-oriented(结果导向),本来是互相支持才能win-win(双赢)的。划个台阶给T,说你要coach(指导)下Y,给我们部门工作带来很多麻烦,惹烦了莫怪我直接替你管教,最后一句自然如同玩笑,可是T君连说明白,小争端化为无形。
即使是T君这样的办公室友人,相处也是一门艺术。友情在办公室毕竟有限,与其说友情,不如说对彼此的才识惺惺相惜,再加上点互相利用。工作就是工作,各自的利益要维持都需要些手腕,有时候必须要退一步,就像他总是很给我面子,我也不会得寸进尺得太过分,适当的时机援手也就是还给他人情。礼尚往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