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一、水体污染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官性状(色、嗅、味、透明度等)、物理化学性质(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放射性、有机和无机物质组分等)、水生物组成(种类、数量、形态和品质等),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按排放形式不同,可将水体污染源分为两大类: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由污染源排放出的各种类型污染物。(一)点污染源是指由城市和乡镇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通过管道和沟渠收集和排入水体的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商业、机关、学校、餐饮业、旅游服务业及其他城市公用设施。生活污水中含纤维素、糖类、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还含有氮、磷与硫等无机盐类以及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由于有机污染物组分复杂,要想分别测定含量很困难,因此采用一些综合指标来表示水体受有机污染的程度,常用的有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等。生活污水的BOD5浓度在150~350mg/L之间;悬浮物含量在150~350mg/L之间;×106个左右,其中含大量致病菌与病毒。工业废水来自工业生产过程,其水量和水质随生产过程而异,一般可分为工艺废水、原料及成品洗涤水、设备与场地冲洗水、冷却用水以及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流失的废水。工业废水中常含有生产原料、中间产物、成品及各种杂质。按工业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种类差异,可将其分为:有机废水、无机废水、重金属废水、放射性废水和热废水(或温排水)等。点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量和污染物可以从管道或沟渠中直接量测流量和采样分析组成浓度确定,但这样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经费和其他条件有限制时,常采用排污指标(例如排放系数)推算的方法。居住区生活污水量Qs的计算见式(5-1):(5-1)式中:Qs——居住区生活污水量,L/s;q——每人每日的排水定额,L/(人·d);N——设计人口数,人;Ks——总变化系数(~)。工业废水量Qs按式(5-2)估算:(5-2)式中:m——单位产品废水量,L/t;M——该产品的日产量,t;Ki——总变化系数,根据工艺或经验决定;t——工厂每日工作时数,h。(二)非点污染源非点污染源又称面源,是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降水通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主要包括城镇排水、农田排水和农村生活废水、矿山废水、分散的小型禽畜饲养场废水,以及大气污染物通过重力沉降和降水过程进入水体等所造成的污染废水。非点源污染情况复杂,其污染影响较难定量,但又不能忽视,特别是对点源已进行有效控制后,非点源污染会日益突出。例如,美国国家水质委员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估计,美均为348×103t/d,其中非点源占92%;×103t/d,其中非点源占53%。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在对水土流失过程及其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非点源污染物的输出过程的模拟来研究区域污染物对接受水体的输出总量;另一种是采用直接或间接途径估算非点污染源总径流量和平均径流污染物浓度以计算总污染负荷量。1、城市非点污染源负荷估计:城市径流含有许多污染物质,有悬浮物和溶解性污染物、空气沉降物和车辆排放物等。其来源有城市雨水下水道及合流制下水道的溢流。污染物自城市街道经排水系统进入受纳水体。仅考虑城市非点源污染物被暴雨冲刷到接受水体的负荷。基本程序是首先估计暴雨事件中暴雨径流的大小(径流深度和径流面积的乘积),从而确定暴雨的冲刷率,进而估计径流冲刷到受纳水体的沉积物负荷,然后根据沉积物中污染物浓度计算污染物负荷,或者根据固体废物与污染物的统计相关关系计算污染物负荷。(1)暴雨径流深度的估计:R=CR·P-DS(5-3)式中:R——总暴雨径流深度,㎝;CR——总径流系数;P——降雨量,㎝;DS——洼地存水,㎝。其中总径流系数有两种估算方法,粗略估算可采用式(5-4)计算,较准确的可按式(5-5)计算。(5-4)式中:I——不透水区百分数;φ——按照不同坡度计算的不透水区的径流系数,见表5-1(不透水区指屋面、沥青和水泥路面或广场、庭院等)。(5-5)式中:Fi——各种类型地区所占的面积;φi——对应的径流系数(见表5-1)。洼地存水DS可用式(5-6)粗略估计:(5-6)表5-1不同区域径流系数种类条件φ种类条件φ透水区表面级配碎石路面干砌砖石和碎石路面非铺砌土地面公园或绿地草地(亚砂土)~(坡度<2%)中等(坡度2%-7%)倾斜(坡度7%)(2)径流冲刷到接受水体的颗粒物负荷:在总暴雨径流估算出来后,可估算暴雨冲刷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