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第二章 大气环境.ppt

格式:ppt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二章 大气环境.ppt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9/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二章 大气环境.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大气环境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第一节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第二节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第三节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第四节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第五节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与管理
第一节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一、大气的结构
二、大气的组成
一、大气的结构
距地面5千米以下的空气占大气质量的50%,整个大气圈质量的95%都集中在高于海平面20千米以上的高空,再往高处,地球大气和星际大气便联起来了。这就是说,大气上界是模糊的,在地球和星际之间并没有一个截然的界限。
(一)大气的上界
物理上界:
是根据大气中才有的而星际空间中没有的物理现象来确定。
例如:极光现象(1200千米)
估计上界:
按照人造卫星探测资料推算,大气密度接近星际空间的
高度为2000—3000千米,即以此为大气估计上界。
一、大气的结构
根据:根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差异(温度、成分、电荷等),同时考虑大气的垂直运动状况进行分层。
(二)大气的垂直结构
对流层(Troposphere)
平流层(Stratosphere)
中间层(Mesosphere)
热(成)层(Thermosphere)
散逸层
一、大气的结构
1、对流层(Troposphere):
范围:
随纬度、高度和季节变化而变化
全球平均厚度:12千米,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8—9千米。
夏季厚度大与冬季
主要特征: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γ=)
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内部差异:
对流层内部根据温度、湿度、气流运动及天气状况等可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
下层
中层
上层
行星边界或摩擦层
自由大气层
范围
0—2Km
2—6Km
6—顶部
受地面影响
最大
较小
最小
运动形式
湍流
对流
急流
天气现象
低云、雾、浮尘、霾
云和降水
冰晶云
一、大气的结构
一、大气的结构
2、平流层(Stratosphere):
范围:
从对流层顶到距地面50—55千米的范围
主要特征:
空气稀薄、水汽和微尘的含量很少,能见度高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极其微弱,不易成云致雨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存在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
一、大气的结构
3、中间层(Mesosphere):
范围:
从平流层顶到距地面85千米的范围
主要特征: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下暖上冷,再次出现空气的垂直运动
该层在80千米高度上,有一个白天出现的电离层称为D层
一、大气的结构
4、热层(Thermosphere) :
范围:
从中间层顶到距地面800千米的范围
主要特征: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射都被该层中的原子氧所吸收的缘故)
空气稀薄,%
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有电离层E层和F层(无线电波传输)
此外,在高纬度地区的晴夜,在热层中可以出现彩色的极光。
这可能是由于太阳发出的高速带电粒子使高层稀薄的空气分子或原子激发后发出的光。这些
高速带电粒子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向南北两极移动,所以极光常出现在高纬度地区上空。
一、大气的结构
5、散逸层:
范围:
800千米高度以上的大气层
主要特征: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大气质点经常散逸到星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