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汇报内容:
一、发展背景研究
二、樊北新区规划研究
三、樊北新区总体规划
四、城市设计
(一)区域发展背景解析—发展前景及策略应对
中部崛起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200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会议,标志着中部崛起战略即将全部进入实施阶段。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襄樊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襄樊
(一)区域发展背景解析—发展前景及策略应对
襄樊大都市区
湖北省人民政府制订的《湖北省城镇建设体系规划(2003-2020)》要求:到2020年,要在湖北建成包括襄樊在内的5个特大城市,形成以“武汉大都市圈”为龙头,“襄樊大都市区”和“宜昌大都市区”为两翼的金三角,增强对外围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湖北省在华中地区和全国的地位。襄樊将作为湖北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与武汉、宜昌一起,形成支撑湖北经济鼎立的“三足”。
三足鼎立
(一)区域发展背景解析—发展前景及策略应对
“十堰-襄樊-武汉”汽车产业带
随着东风汽车总部搬迁武汉,湖北省“十堰-襄樊-武汉”汽车产业带正在形成,武汉、襄樊、十堰三大整车、零部件基地和长江汽车产业集群中形成互动和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新的发展格局将对襄樊汽车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汽车产业带
(二)襄樊市城市结构解读—推演城市新区的整体定位
解读襄樊
中部的地区性中心城市;鄂、豫、川、陕毗邻地区唯一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鄂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旅游门户、集散中心;具有成为省际边缘地区中心的区位条件和增长空间;湖北省副中心城市;汽车及零配件生产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交通枢纽
旅游门户
汽车及零配件生产基地
集散中心
(二)襄樊市城市结构解读—推演城市新区的整体定位
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汽车产业——汽车零部件的聚集度居全国十大汽车工业城市前列,汽车工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支柱地位,具有实现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综合优势和较好的产业基础。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态势良好,2004年产值居湖北省第二位。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第三产业——较低的产值,生产性服务业处于起步阶段。
襄樊日产工业园
襄樊东风试车场
(二)襄樊市城市结构解读—推演城市新区的整体定位
襄樊市空间结构分析
襄樊市城市空间组团
“组团式”空间结构:樊城、襄城、襄阳(含油坊岗)、余家湖大小不等的片区和组团构成城市典型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形态。
双城结构:襄樊市在历史上曾是襄城与樊城两个城市,各自的特点和城市性质不同。古时的襄城是军事重镇、政治文化中心,樊城则是水运枢纽、商贸城市。合并后的襄樊,具有明显的古城“双城结构”,历年的历史沉淀。
山水格局:襄樊是滨水城市,也是临山的城市。独特的山、水生态骨架赋于了城市空间结构鲜明的个性。
(二)襄樊市城市结构解读—推演城市新区的整体定位
襄樊市空间结构分析
襄樊市城市功能中心及其空间分布
综合服务中心——位于樊城组团;
行政中心——在襄城组团;
大型批发市场——分布在襄阳和樊城组团。
行政中心——主要分布于襄阳古城、檀溪路一带
商业中心——襄阳北街、樊城东部
文教中心——砚山山脚、樊城中部
城市绿心——鱼梁洲、砚山
(二)襄樊市城市结构解读—推演城市新区的整体定位
襄樊市空间结构分析
空间结构现状存在问题
1、旧城区已发展成熟,中心辐射能力在不断减弱;
2、非均衡发展的“组团式”空间结构;
3、新型活力中心缺乏,城市缺乏明晰的空间增长点;
4、水系缺乏正确的开发利用,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5、城市中心偏于主城东南,对西北部资源利用不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政府行政部门多处于土地容量日益饱和的老城区,这样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正在缩小,必然给旧城的保护带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