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设计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祥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平法的推广应用是我国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
平法自推广以来,先后推出96G101、00G101、03G101-1共三套图集,目前最新出版的是03G101-1,此图集从2003年2月15日起执行。
新版未来钢筋翻样软件在继承以往00G101计算规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03G101-1图集中的内容,该软件以图形标注录入钢筋数据的方式将梁、柱、剪力墙直观地表示出来,其中相关参数还可以进行修改以满足特殊要求。本培训教材是依照03G101-1的计算规则,分别对梁、柱、剪力墙的配筋进行手工计算,使用户在了解03G101-1规则的同时,可以直接与软件计算结果进行校对。
前言
钢筋平法配筋计算
平法梁
平法柱
平法剪力墙
平法梁配筋计算
回总目录
●梁平面注写包括的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下面以一个实例具体介绍梁配筋的计算规则:
●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箍筋、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
●原位标注内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所有纵筋)、梁下部纵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标注不适合于某跨时标注的数值。
返回
集中标注表示:框架梁KL1,3跨,一端有悬挑,截面为300*600;箍筋为I级钢筋,直径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均为两肢箍;上部通长筋为2根直径22的二级钢;
原位标注表示:支座1上部纵筋为4根直径22的二级钢,支座2两边上部纵筋为6根直径22的二级钢分两排,上一排为4根,下一排为2根;第一跨跨距3600,下部纵筋为3根直径1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座,;第二跨跨距5800,下部纵筋为4根直径1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座;以后类推。
返回
梁配筋图如下:
说明:
1. Lae: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50mm)
Ln: 梁净跨; Hc: 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2. 一级抗震加密区>=2Hb,二至四级>=
返回
第二跨下部纵筋4b18:
L=Ln+max(Lae,+5d)*2
=(5800-200*2)+2*35*18
=6660
第一跨下部纵筋3b18:
L=Ln+支座宽-BHC+max(Lae,+5d) +max(15d, Lae-支座宽+BHC)
=3600-2*200+400-25+35*18+ 15*18
=4205+270
支座4两端上部一排筋2b22:
L=Ln/3(Ln为净跨值)+支座宽+悬梁长-BHC
= (3600-200*2)/3+400+2800-200-25
= 4042
4042
4205
270
6660
返回
箍筋尺寸: L1=300-2*25+2*8=266
L2=600-2*25+2*8=566
右悬梁下部筋3b18: L= 悬梁长-BHC+15d
=(2800-200)-25+15*18
=2845
第三跨下部纵筋3b18: L= Ln+max(Lae,+5d)*2
=(3600-2*200)+2*35*18
=4460
4460
2845
266
566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