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智慧城市总体架构方案
目录
1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架构 1
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层 2
各类应用系统基础支撑平台系统层 2
基于基础支撑平台定制共性应用层 3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层 3
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 4
智慧产业与经济 4
智慧建设与宜居 5
智慧城市支撑现代化农业 6
城市智能管理与服务 7
标准与规范体系 9
智慧城市业务标准规范体系 9
建立电子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10
智慧城市运营模式与规范体系 10
2 总体架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10
总体架构设计背景 11
总体架构的基本原则 11
先做设计后实施 11
一体化整合原则 12
有所为有所不为 12
先共性后个性用 12
主客体分开建设 12
13
创新性 13
实用性 13
智能化 14
扩展性 14
兼容性 15
安全性 15
规范性 16
1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架构
从信息化现状来看,各领域的应用系统都或多或少已分散建设并投入使用,目前需要按统一标准规范体系进行整合、升级,逐步迈向智慧城市系统的终极目标。智慧城市总体架构图如下:
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层
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的整合,基础硬件主要有机房、有线与无线网络、服务器(计算/存贮)、终端、各类手持与外设、各类仪器仪表/传感器、电源空调;基础软件主要有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软件;备份系统等。
智慧城市时代,要对城市传统的、分散的各类对网络、机房、计算及存储资源、信息安全、基础数据中心等进行统一规划与集约建设。同时应兼容国产化,即兼容国产CPU/OS装机环境。
各类应用系统基础支撑平台系统层
规划建设智慧城市软高速,暨智慧城市系统应建设共性支撑平台,可重复调用的共性应用基础平台、通用工具类软件、业务与功能组件建立在政务业务标准规范和电子技术标准化基础上,是新系统框架体系的核心,也是新政务体系的管理控制中心,为未来各部门应用系统快速构建提供可重复调用的功能组件。
可重复调用的工具与业务功能组件仓库提供大量通用、易用、可复用、标准化的组件,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的优点,既利用标准规范来约束组件的内部结构,保证组件以规范化的方式提供对外服务接口和扩展接口;又能保证组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随需应变的能力。
(1)共性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包括城市统一的机构人员管理、统一信息分类管理、统一权限分配;
(2)可复用的常用工具类软件。包括流式文档软件(国外DOC,国标OFD)、版式文档软件(国外PDF,国标OFD)、电子表单、报表工具、全文检索、二维三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辅助决策分析系统、数据转换工具、二维三维条码读写软件、仪器仪表与RFID读写软件、各类应用软件辅助定制平台等;
(3)可复用的业务与功能组件。通用功能组件是从各业务系统中提取出来的公用功能模块,能被各类应用系统所共用。功能组件实现是为了提高应用软件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通用业务组件是基于业务系统实际需求提炼出的业务模型、管理模型、安全保密模型,可以被不同的业务系统选择使用,从而快速构建出业务应用系统。建立业务组件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之间模块的重用,降低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实现业务应用与业务开发相互独立,提高开发效率。包括:ID号生成、通用树、文号生成、定密依据、正文保存、查询授权、回收站管理、日志记录、文件传输、附件增改、在线帮助、批核操作、打印授权、办件转换、核文操作、输出控制、打印控制、降密控制、并发控制、图像扫描、条码生成、原件管理、归档操作
等。
(4)认证加密系统。包括PKI或CPK的认证加密基础设施、身份认证软件、电子印章软件、数字证书软件、数据加解密软件、可信时间戳等。
(5)安全防御系统。包括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系统、网络接入管理系统、非法外联监控系统、主机监控审计系统、防火墙、防病毒等。
(6)城市数据中心。分为政务内网数据中心、政务外网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备份数据中心等。
(7)城市数据交换中心。实现城市四个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按统一数据格式标准在线交换。
(8)城市统一基础接口服务平台。实现城市各类共性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常用工具类软件、通用的业务与功能组件、认证加密系统、安全防御系统、应用软件辅助定制平台、各类共性与职能应用系统按统一标准接入城市总体平台。
(9)各类应用软件辅助定制平台。用于以工业化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