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贿选”院士风波
张曙光将中国科学院拖入了舆论漩涡。
2007年和2009年,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两次参选中国科学院(下称中科院)院士。在2013年9月10日的庭审中,张承认有2300万元的涉案资金与参选院士相关,这占其4755万元受贿金额的近一半,结果是他距当选院士仅一票之差。
对此,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回应称,在张曙光参选过程中,中科院未曾收到与张“花钱参评”的相关投诉。如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除其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外,中科院将按照院士章程的规定和程序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欢迎社会监督。
然而,这一声明并未平息质疑:2300万元巨款,到底送给了谁?
张曙光揭开了院士增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亦暴露出院士制度不完善之处,院士评审被行政权力和其他利益左右,缺乏学术独立性。贿款
庭审材料显示,张曙光参选院士的活动资金来自三个人: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戈建鸣的800万元,武汉正远铁路电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的1000万元,以及北京博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博得公司)法定代表人陈丙玉的500万元。
2006年,张曙光开始筹备参选2007年院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增选皆为每两年一次。其中,中科院院士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
张曙光1982年毕业于原兰州铁道学院车辆专业,毕业后在车辆段搞车辆维修工作,后在原铁道部做车辆运用的技术管理工作。中者,张曙光的履历说明他没有做过理论和技术研究,而是从管理岗位上来的,无论是中国工程院还是中科院,他都不具备申报院士的条件。
院士评选标准并非含混不清。《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第四条规定了院士的标准和条件,即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
退一步言,张曙光的专业属于工程技术领域,更适合参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而非专注于基础理论研究的中科院院士。
张曙光之所以跨界参选,可能是因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路早被堵上了。据王梦恕透露,由于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力推引进国外技术的高铁发展路线,国内自主研发的高铁技术受到排挤,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此不满,这让负责高铁技术引进的张曙光不敢试水中国工程院。
2006年前后,戈建鸣得知张参选中科院院士消息后,问“需要多少(钱)”,张说,“你给我准备200万”。戈建鸣承袭父业掌管今创集团,其父俞金坤与张曙光是旧相识,有将近20年的交情。张曙光曾在技术上给对方帮过忙,但“从来没有拿过他的一分钱”。
约一两天后,戈建鸣驾车来京,邀请张曙光到京都信苑酒店吃饭。饭毕,两人走到停车场,戈建鸣从后备箱拿出一个黑色拉杆箱给张曙光。
回家后,张打开箱子看到里面是200万元。
不过,200万元大部分并未用于评选。据张曙光供述,箱子在家里二楼的写字台后面放了一段时间。后来,他将其中的七八十万元转移到保险箱里,陆续和情妇罗某一起花了;还给罗某一部分钱用于购房;余下的六七十万元陆续让其妹夫王勇拿走存起来。
2007年3月,张曙光正式报名参选中科院院士。院士候选人来自两种途径,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或者国内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推荐候选人。不受理本人申请。
与社会上的普通选举不同,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增选要经过同行评议,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