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成分输血.ppt

格式:ppt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成分输血.ppt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5/9/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成分输血.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成分输血
广州血液中心临床输血研究所
田兆嵩
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这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成分输血是由Gibson于1959年首先提出来的。60年代末逐渐发展起来,70年代中期全世界广泛风行。进入80年代发达国家的成分输血比例达95%以上。到了90年代,发达国家的成分输血比例几乎达到100%,很少使用全血。
一、成分输血的优点:
㈠制剂容量小,浓度和纯度高,治疗效果好。
㈡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㈢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㈣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㈤综合利用,节约血液资源。
二、全血的缺点
㈠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㈡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㈢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㈣全血内所含的成分不浓、不纯和不足一个治疗剂量,
疗效差。
㈤全血是宝贵的社会资源,盲目输注全血是对血源的浪费。
三、影响我国成分输血开展的主要因素:
㈠各级领导重视程度,尤其是医院的院长是否重视成分输血;
㈡临床医师能否及时更新以下几种陈旧的输血观念:
⒈更新全血比较“全”的旧观念;
⒉更新新鲜血比保存血好的旧观念;
⒊更新急性出血需要补充全血的旧观念;
⒋更新输血对患者好处多,害处少的旧观念。
㈢临床科室的主任能否带头开展成分输血;
㈣血站能否及时提供优质成分血。
四、成分血的临床应用
添加剂(液)红细胞 (红细胞悬液) 用三联袋制备,一只含有抗凝保存液,一只含有添加剂,还有一只是空袋。 添加剂配方有多种,主要成分是: (葡萄精、腺膘呤); (甘露醇或蔗糖)。 适应证: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输血。 优点: * 在密闭条件下制备,不会在制备时发生污染; * 有了添加剂,延长了红细胞寿命,保存期长; * 红细胞被添加剂稀释了,输注更流畅(输注前要混匀);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制备方法较多,白细胞去除的数量随方法 不同而异。各地血站普遍采用离心去白膜法能 去除白细胞70%以上,国外多用第三代白细胞 过滤器制备本制品,%。 国内生产的白细胞过滤器也能去除白细胞95% 以上,多在床边或血库应用。 一、适应证 (一)因反复输血或多次妊娠已产生白细胞或 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病人; (二) 准备作器官移植的病人; (三)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可从第一次输血起 就选用本制品。 二、注意事项 (一)用开放法制备的本制品应于24小时内输 注;
洗涤红细胞 将全血或添加剂红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洗涤3~6次(常规3次),最后加50ml生理盐水即制成。 一、适应证 (一)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如荨麻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二) 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病人; (三)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 (四) 反复输血或妊娠已产生抗体引起输血发热反应的病 人可试用本制品。 * 以前强调PNH应输洗涤红细胞,现在认为无此必要。
浓缩白(粒)细胞 制备方法有普遍离心法和单采法两种。×109,国外已淘汰;后者能获得粒细胞 ×1010个(1个治疗量)。 一、适应证(从严掌握) 应用时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中性粒细胞<×109/L; (二)有明确的细菌感染; (三)强有力的杭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
二、注意事项
(一)制备后应尽快输注,以避免粒细胞丧失功能;
(二)输注效果不是看白细胞数是否升高,而是看
体温是否下降,感染是否好转。
三、用量日益减少的原因
(一)目前的制备方法难以获得足够量的粒细胞;
(二) 粗细胞离体后功能很快丧失;
(三) 粒细胞抗原性强,异型输注容易产生同种免
疫,不良反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