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docx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8/10/8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钱穆的这本书算是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历史书中最为严谨的书籍了。虽然只是薄薄一本,两百页不到,但却可以把中国五个重要朝代的政治得失讲析清楚,脉络明晰,可见其治学研究的功力。 钱穆本人文风仍保留了一些国学古文风格,不过全书脉络框架非常清晰。但钱穆老先生写得书很严谨,很阳刚,很热血;同时语言却不是很通俗,简洁。不能很快的读下去,必须一字一句的慢慢斟酌。一旦你读的快了,你就无法理解他的含义,头脑瞬间也会凌乱。所以,我个人认为,该书令人有所启发,但作为有限制的讲稿,自然不可能再谈及更多的枝蔓,总是让人觉得有些内容过于散,不成系统,也由此造成混乱。比如汉代选人制度,叙述得有些混乱,乍一看的确是不知所云,只有慢慢研读,加上借助一些其他文献的帮忙,才能正确理解。钱老争议很大,尤其在史学方面。有人认为,钱穆的著作需要区别对待,像《先秦诸子系年》那样的考据著作,确实很见功底。但像《得失》这种评议性作品,却很成问题。其观点给人启发,其论断却不能轻易接受。钱穆先生在书中曾写道:“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以往的历史意见。”《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作者钱穆,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出版后代那些批评钱先生的人有多少存着这个态度的?我们凭借感觉和多年来的历史教育,才发此议论。当代人认真读懂大师的文字,还是谨慎发表议论。读书要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是要求全盘接受作者的论点。毕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背景,甚至用不同的角度,任何论断都有偏颇。这本书是钱穆先生根据五二年时所做讲演资料整理而成,讲述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组织、考试、经济、兵役等制度,最后总之以“得失检讨我很佩服钱先生往往能在讲述该项制度的同时,引出该项制度的沿革,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并与前朝相关的制度进行比较,而不是猎奇或者简单罗列历史故事。 例如在“唐代中央政府三省职权之分配”中,书中提到中书舍人之官位不高但是却有拟撰诏书的权力,继之分析中国政治上的传统观念注重“贤人政治”,并举例春秋之时即有“贤均从众”之说,并联系汉代将国家选举权托付于地方长官而不是地方民众之上。这是制度后有原因,有它的哲学思想和历史沿革;先不论这样的观点和方法是是否妥当,至少在此之后看到了作者的努力和思考,并且钱先生并不是仅仅满足于提炼知识结构或者比较政治制度,而是更进一步地在思索这些历史政治制度后面蕴含的政治思想和哲学。 写书著说,得结论,发评论,写意气之言,大概的确是不太难的;难的是那些假设,评论,意气之后的“为什么”;而这类书往往读起来比较过瘾,有些结论或批评还颇有点儿力量,常能很容易驻扎在人的脑子里。在读这本书时,应该想到,该书写于上世纪50年代,相比现今,那时候的中国仍是弱国,弱国就容易自卑,自卑就容易自我否定。书中,钱穆先生极力反对当时用“专制黑暗”评价中国政治制度的武断言论。想来当时的中国,应该仍有不少五四新文化的遗风,在反思中国落后的原因时,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否定传统,并且是彻底的否定。  与那时相比,现今的中国自信了,也更理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