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弘扬红色乡土文化,构建红色特色学校”
设计方案(讨论稿)
为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有特色,铸就校园浓郁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按照县教委打造特色学校、注重一品一校的发展思路,走“特色立校、文化兴校、特色强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努力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结合重庆“唱、读、讲、传”活动的开展和学校“五个校园”建设,根据本校本地区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红色德育教育资源优势,决定以红色乡土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弘扬红色文化,构建红色校园”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特拟定我校红色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巍巍石壕留忠魂,浩浩綦河谱华章。綦江,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折腰。革命先贤、先烈为了崇高的理想,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抛头颅,洒热血,大写了一个红色的綦江!一个红色的石壕!
綦江,风云际会。这块热土演绎了几多动人心魄的革命往事。1919年下半年,綦江成立了全川最早的青年进步团体之一的“青年砥砺会”。 1926年1月,中共綦江县支部建立,这是重庆境内的第一个党支部。1926年4月,震惊全川的“綦江米案”爆发。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占綦江石壕境内,保卫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创造了四渡赤水战机……
綦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重庆的惟一县份,石壕红军烈士墓、红军洞、红军桥、红一军团长征驻石壕指挥部旧址、红军路都见证着当年红军长征留下的一个个感人故事,现已被确定为重庆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綦江,英豪辈出。这块热土哺育了大批让人铭记的革命志士。其中的代表人物有:綦江党团创建人、四川省委秘书长,被杨尚昆尊称为“革命启蒙老师”的邹进贤烈士;第三次反“围剿”中活捉张辉瓒的红四军军长王良烈士;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闽浙赣省委秘书长王奇岳烈士;被周恩来称赞为“霍氏三杰”的霍步青、霍锟镛、霍栗如三位烈士;红岩烈士明昭……
革命的历史在綦江结成了厚实的红色文化板块,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綦江儿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为了綦江建设的飞速发展,綦江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倾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充分利用綦江光荣的革命历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石壕红军烈士墓、綦江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前来缅怀瞻仰学习。
石壕小学依傍大娄山脉,地处黔贵之北,在石壕镇打造旅游名镇的大背景下,在当前中小学生享乐主义盛行、苦难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模糊、理想追求困惑、精神偶像缺失等校园亚文化思潮泛滥下,作为一所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山区农村边远学校,作为一所中央红军长征红一军团进驻石壕场镇并把指挥部设在校园内的石壕小学,近有石壕红军烈士墓(含红军洞、红军桥、红一军团长征驻石壕指挥部旧址、红军路)、綦江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周边地区有贵州遵义会议和土城战役、四渡赤水以及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魂”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理应承载传播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挖掘和弘扬石壕及綦江蕴涵丰厚的红色文化,宣传和扩大石壕红色旅游品牌,以实际行动践行和拓展“红色旅游”的主题。基于此,石壕小学根据学校自身地位、历史、现状、形象等独特优势,结合当前十七大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