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古典诗词中的伤春悲秋 ppt.ppt

格式:ppt   大小:165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典诗词中的伤春悲秋 ppt.ppt

上传人:君。好 2018/10/8 文件大小:1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典诗词中的伤春悲秋 ppt.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典诗词中的伤春悲秋
春天秋天
陶渊明《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伤春悲秋
春秋之际的景物、景物变化。阴阳之气的变化引发、加深和表现了诗人内在的怨愤和愁绪。诗人之怨愤与愁绪积于心中,当春秋景物变化之时,与外在之物互生共发,于是有伤春之咏,悲秋之歌。
伤春悲秋
伤春、悲秋是诗人倾诉哀怨感伤的最为特殊的方式。
日本汉学家松浦友久《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秋与夏冬》:
中国春秋诗远比夏冬诗在数量上为多,在质量上为高。
《管子·形势解》:
春者,阳气站上,故万物生。
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伤春悲秋
年轻人易伤春,老年人易悲秋。
春配女,秋配男。
女子多伤春,男子多悲秋。
“人生不如意,十事常八九”
伤春:主要抒发恋情,相思、失恋、美人迟暮之感,惜时之感、寄寓家国身世之悲。偏于女性化的柔性心理。伤春之作风格委婉、曲折、缠绵、悱恻。
悲秋:多用来抒发士大夫比较广泛和深沉的人生感慨,与“感士不遇”的悲秋心理有关。悲秋之作风格凄清、深沉、苍凉、悲壮。
伤春悲秋
产生伤春、悲秋之情的原因:
诗人的生命意识与惜时心理;
个人的失意;
“爱”的受阻和“爱”的辐射。
“爱”的受阻是指爱心受到挫折或阻隔。
“爱”的辐射是指诗人由关怀自身的爱心而派生出对其它事物的爱心怜意。爱的泛化与移情
伤春悲秋
伤春一般表现为“比体”,将春之美与人的青春性格理想之美比附,伤春多体现为美的难于久驻,美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肯定甚至竟遭毁弃;
而悲秋则多表现为“起兴”,其不同于伤春之多喻,原因主要是春恨悲秋各自物候特征及其与主体的微妙关系。
伤春
春天:万物萌生,充满生机,但季节短,美好的春色转瞬即逝。易让人产生青春易逝的联想。
春华,喻少年;秋晖,喻老成也。
春天:青春
《战国策·楚策四》“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
《汉书·外戚传》“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爱驰则恩绝。”
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伤春
伤春可分两种:
一是面对春光美景反生愁思,进而怨春、恨春,伤春主体在春光美景中感受的是自身没有、缺少或即将失去赏美条件及内在价值的一种缺憾怨愤之情。外界美的特征越突出,主体内心感受便越强烈;主客体之间质的距离越大,理性的因素亦随之增强。爱的匮乏,以乐景写悲情。
另一种则是面对暮春残景而产生惜春、悯春之情,痛惋花褪红残、好景不长,进而联想自身在现实中的被否定和难于被肯定。
伤春建立在人类生理、心理的多重需要的基础上。伤春效应的实现过程,正是主体对芳春美景终究归于红消香落的心理体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