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文档名称: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docx

格式:docx   大小:74KB   页数:5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docx

上传人:君。好 2018/10/8 文件大小: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2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3
第三节教育学研究基本方法 5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5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6
第四章教育目的 7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8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8
第二节现代学制的形成和发展 8
第三节义务教育 9
第六章课程 9
第一节课程概述 9
第二节课程目标 10
第三节课程资源 11
第四节课程内容 11
第五节课程设计 12
第六节课程实施 12
第七节课程评价 12
第七章教学 13
第一节教学概述 13
第二节教学过程 13
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4
第四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程序 15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 15
第六节教学评价 16
第八章学****的认知基础 17
第一节感觉 17
第二节知觉 17
第三节注意 18
第四节记忆 18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19
第六节思维 19
第九章学****动机 20
第一节学****动机概述 20
第二节学****动机理论 20
第十章学****迁移 21
第一节学****迁移概述 21
第二节学****迁移理论 21
第三节迁移与教学 21
第十一章学****与学****理论 22
第一节学****的概述 22
第二节学****理论 22
第十二章学****策略 24
第一节概述 24
第二节学****策略分类 24
第十三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24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 24
第二节人格 25
第十四章心理辅导 27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27
第二节心理辅导 28
第十五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28
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28
第二节品德发展理论 28
第三节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形成与发展 29
第十六章德育 29
第一节德育及其基本内容 29
第二节德育过程 30
第三节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30
第十七章班级管理 31
第一节班级与班集体 31
第二节课堂管理 31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 32
第四节课外、校外教育 33
第十八章教师心理 34
第一节教师的角色及其心理特征 34
第二节教师专业成长 35
第三节教师心理健康 35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概念
广义上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中介)。
小知识: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最早对教育作出说明的是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施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继承性
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说:沛西能,利托尔诺,动物本能
心理起源说:孟禄,儿童的无意识模仿
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一)原始形态的教育
没有阶级性(原始社会教育最重要的特点)
学校产生的条件:生产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文字的产生。
(二)古代教育
古代中国
夏:学校;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国学和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是分科教育的雏形。礼指代德育。
春秋战国:私学大兴。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科举考试
宋: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明朝:八股文
清朝:废科举,兴学堂

教育掌控权:婆罗门和佛教。教育内容:《吠陀》。

宫廷学校,文士学校
最大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罗马
奴隶社会的两种教育体制:雅典教育(培养政治家,商人),斯巴达教育(培养军人)。
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制: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其中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世俗教育。
古代教育的特点:阶级性,等级性,象征性(社会地位)。
(三)近代教育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四)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全民化,民主化(对专制,等级,特权的否定),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提出者: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论语》:有教无类(教育公平)。因材施教(朱熹最早提出概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考结合)。其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