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引言 ] “ 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 . ”,
在中国的南海之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城市——深圳。在这片神奇
的土地上,不仅有令世界瞩目的奇迹般的今天,更有着久远的历史。
距今 600 多年前,深圳的先民就已经在深圳东部的大鹏湾畔创造着文明,而在龙头山下
600 多年历史的古城—— “大鹏所城” ,更是以她辉煌的历史成为深圳的骄傲作为明清两代我
国东南沿海抗倭防盗的海防军事要塞, 这里拥有一部轰轰烈烈的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史。
明代为了抗击倭寇而设立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城” ,简称“大鹏所城” 。深圳今又名“鹏城”
即源于此。它寓意着深圳就像展翅高飞的大鹏,搏击风云,遨游长空,勇敢直前。
[ 景点概况与历史沿革 ]
我们今天将要参观的大鹏所城,是深圳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深圳近些年通
过广大市民投票产生的“深圳八景”之首。而且这里盛产将军,大家不妨听我慢慢说来。
在中国  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共有 66 作所城,其中保存最完好的就是建于明洪武二
十七年 (公元 1394 年)距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的大鹏所城。 当时为了抵御日誉猖獗的倭寇和
盗贼,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广东沿海设立 24 座“卫”、“所”,这种“卫” 、“所”是一种新的
军事编制单位,一个“卫”有 5600 名将士,每个“卫”下面设有 5 个“所”,每个“所”有
将士 1120 人。“卫”和“所”的将士实行子承父业的世裘制,将屯田与戍边结合,军需粮饷
和家属口粮实现自给自足。 将士们带来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 大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使昔日盗贼出没的蛮夷之变成了 “天青海宁, 百业兴旺” 的新岭南, 更有“湖广熟, 天下足”
的美誉。
作为我国明清两代岭南重要的海防军事营垒,所城在明代抗击倭寇和清代鸦片战争抗击
英军入侵的斗争中曾起了重要的作用。 600 多年来,古城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民族英雄,有
清代声名原播的赖氏“三代五将”有显赫的刘起龙父子将军,有近代抗日英雄刘黑仔等等。
[ 南门楼 ]
来到大鹏所城,首先可以看见明代风格建筑南门楼,重修后的南门楼风格古朴,沧桑硬
朗,显示大鹏古城曾经作为南中国抵抗外来侵略的军事堡垒的不可侵犯的气概。
登上城楼远眺,只见古城三面环山,一处面海,进可攻,退可守实乃兵家必争之地。让
我们对所城先做个大概的了解吧! 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 它占地 11 万平方米, 平面呈方行布
局。雄伟壮观的城墙,由麻石和青砖砌成,长 1090 米,墙基宽 5 米,墙高 6 米,上设城垛
654 个,警铺 16 个,并劈有马道。 整个古城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 每个城门上各有一个长 1200
米,宽 5 米、深 3 米的护城壕。明清时期城内的主要建筑北有火药局、关帝庙、花光庙,东
有左堂署、参将府、侯王庙,西有刘起龙将军第,南有赖恩爵将军底等。
[ 刘起龙将军第 ]
在古城内有十多座将军府第,其中的抗英名将、清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的震威将军第和
清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的将军第最为著名。
由南门街北去,穿过古朴的民居小巷,我们先来到清代刘起龙的将军第参观。刘将军倍
受皇上恩宠, 道光十年 ( 1830 年)二月,他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