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灌阳县城镇建设规划的反思及对策
(灌阳县新圩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541605)
【】县城作为一个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如果城镇规划不合理,或滞后,就会使得城镇经济发展先天不足,难以在一个县域里起到带头作用,甚至还会出现今年建,明年拆的现象,造成严重的浪费,与我国的国策不相符合。
【关键词】城镇;建设;规划;反思;对策
一、基木情况
灌阳镇位于灌阳县中部,现为县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镇人口 ,城镇化率21%,城区分为灌江路、解放路、胜利路、共和路、南门路、新华路、双桥路等七条主要街道。“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县城镇建设立足于木县实际,坚持“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分步实施”原则,先后完成了学洲开发区、滨江路两路小区、原商业食品总厂小区、城南中心区、原物质仓库小区以及县城江东新区的规划、两山坪工业园区规划,拉大了城镇建设的框架。
二、灌阳县城城镇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
1、城镇建设规划滞后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演进历程,阶段性特征明显且其有后发加速趋势。一般认为,城镇化率低于30%为城镇化的初期阶段,此时工商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农业释放的富余劳动力相对有限,城镇化进展缓慢。而灌阳镇的城镇化率才是 21%,因此,作为一个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集镇,没有起到良好的“领头羊”作用。
其次是城镇内的工业、商业、住宅、学校等各功能区分布不尽合理。混杂现象严重。譬如灌阳县南区加汕站就很不合理,周围是学校、密集的住宅区, 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县重点高中在城市中间,校门前是城市的主干道,车流量大,来往人员混杂,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给师生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危害。在如今物价上涨、地皮、
r 土、r金阶段,如果要搬迁,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困难重重。
2、 城镇建设基础设施薄弱。
0前来说灌阳县城镇的基础设施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没奋做到配套开发, 达不到整体服务功能,没有很好地促进城镇物质、信息、技术、人才流动,也没有很好地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冇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钱袋子的膨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车己进入千家万户,灌阳县城镇的私家车倍增,许多家庭没冇车库,就将车停在路边,原本不宽的公路显得更为狭窄,由于缺少引诱的停车场,堵车现象严重,造成城市功能不完善、不协调,生态空间不足等现象,过早出现”城市病”。
3、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近几年灌阳县城镇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基本公共服务的规模和质量仍难以适应城镇化的需求。尤其是长期将公共服务、社会福利供给与户籍挂钩,导致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分割,造成进城农民难以融入城镇社会。
4、 土地利用效率低。
土地流转开发等制度不够健全,容易带来用地扩张冲动与效益低下问题。一是建设用地粗放。灌阳县城镇建设用地产出率极地低,与周边的全州和恭城两县相比,仅相当于全州的1/4、1/5。二是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近 10年来灌阳县城镇建设面积扩大了约为68%,而城镇居住人口仅增长了 51%。
5、城镇建设规划中园林绿地规划偏少。
灌阳县城城镇建设规划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