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朝花夕拾》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朝花夕拾》读后感.doc

上传人:lily8501 2018/10/9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朝花夕拾》读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
鲁迅,这个名字早已家喻户晓。他的那本《朝花夕拾》也是妇孺皆知。当我捧起那本书是,便被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童真打动了。书中的抨击,讽刺,嘲笑,正是鲁迅对当时社会的反感与不满。这本书向我们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图卷,封建的社会制度,社会对人民的囚禁。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园中淘气天真的小孩子,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看黄蜂、玩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到在书屋读书习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课上偷偷画画,到书屋的小园玩耍。无一不体现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社会对孩子们的束缚。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
比如说,范爱农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藐视。又比如“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这就是鲁迅在描写人物外貌特征和习性时的特别手法。可以生动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有带一点幽默感,这样更激发了读者兴趣。
《在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中,这两个人物,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两个由当时社会造就的人物。一个下层的劳动者,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的阿长,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是封建社会思想毒害的结果,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浑浊、昏暗。正直倔强的爱国者范爱农,对革命前的黑暗社会强烈的不满,追求革命,当时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束缚的反抗,向往自由、安乐的心。人民从囚禁中走向了反抗。这两个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反照。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让我领略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同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