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高考历史对应考点冲刺与回归教材16.doc

格式:doc   大小:15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考历史对应考点冲刺与回归教材16.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10/10 文件大小:1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考历史对应考点冲刺与回归教材16.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依据:毛泽东的声明和《共同纲领》的规定
(2)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建国后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人民政府在正确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周总理1953年12月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上述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它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
(3)相互关系: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基本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4)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
①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千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②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③内容(成果):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④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万隆会议: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独立国家在印尼万隆举行亚非国际会议。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出席会议。
①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②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③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④成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谈到的“求同存异”“异”是指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同”是指共同的遭遇即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的任务即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和战争。
⑤意义:a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