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理想国》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理想国》读后感.doc

上传人:ocxuty74 2018/10/10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理想国》读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柏拉图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一生著述颇丰。公元前4世纪问世的《理想国》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也是西方乌托邦思想的经典之作。其中描述的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乌托邦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是对美好却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的描述,子虚乌有,无所寄托,即乌有之乡。关于乌托邦思想,古代东西方文化中均有探索并形成经典之作。东方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礼记》,西方有《理想国》、《乌托邦》等。因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不同,东西方关于乌托邦的设想也不大相同。如《礼记》“大同社会”推崇德治,所主张的和谐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基础上的和谐;而《理想国》重视智治,所主张的和谐是建立在神本主义基础上的和谐。
作为西方的乌托邦经典之作《理想国》历来是众多学科所列的经典,是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因其内容博大精深,哲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等众多学科都可以从这里寻找到渊源。一本著作能够达到如此境界,必定有其独到之处。于是我带着对乌托邦的向往,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开始了《理想国》之旅……
《理想国》是柏拉图基于一种对希腊政治危机的现实关切而提出的从个人到社会的第一救国方案。对社会未来的憧憬必然来源于对现实的不满。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在当时,哲学之类的高等教育只面向贵族和少数自由人,所谓民主的投票在柏拉图看来无疑是叫一大帮盲人来投票决定走哪一条路。对于人民的愚蠢,柏拉图倒也没有感到十分愤怒,因为在他看来,农民工人商人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推销者,他们只要安守本份就行,智能本不是属于他们的,而民主制却让多数无知的人决定城邦和公民的命运,这使他不得不对民主制
度产生反感。当然柏拉图通过自己的哲学思维,提出对理想国的设想。
《理想国》以问答的对话形式写成,此乃柏拉图著作一贯风格。对话中充满诗化、神话、比喻、戏剧性和想象力,闪耀着假设、归纳、推证等辩证思维,体现思想的碰撞,引人入胜。其中,通过精神助产术的方法,层层设问,步步引导,找到答案,最后将观点明确。这种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强调启发教育的今天,此方法有效的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与互动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我在一开始读的时候,把握不到主旨,总感觉思维在不同说话者之间不断地跳跃,后来才逐步进入柏拉图所设定的思路中。其实书中的每一卷都有一个主题,如第一卷叙述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关于“正义”问题的一场讨论;第二卷从个人的正义转入城邦的正义,引出城邦的定义并提出建立一个城邦需要什么人;第三卷讨论城邦中谁当统治者,人们如何划分等级以及实行共产同住的问题等等。当今在现实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以案例式教学、无领导讨论形式开展对一个问题的讨论,通过不断探讨,频频发问,得出结论。这是《理想国》对世人的
众多贡献之一。
在这本书的开篇,苏格拉底和克法洛斯是由对于人生的闲谈转到了对于“正义”的研讨上的。克法洛斯提出了对正义的三个看法: 1. 正义就是欠债还钱 ,伤害敌人 3. 正义就是有利于强者的好处苏格拉底并没有彻底否认这些观点,但是同时认为它们都不是完全正确的,然而,苏格拉底却不能够直接给出一个正义的定义。而另一方面,无论正义究竟是什么,还有一个问题在于,究竟正义的生活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苏格拉底的反对者认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