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李鸿章与马关条约.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鸿章与马关条约.docx

上传人:aihuichuanran1314 2018/10/10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鸿章与马关条约.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李鸿章与《马关条约》
清朝末年,清政府***无能,在 1894 年甲午战争中惨败,随后,不
得不与日本媾和,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作为清政府谈判的全
权代表李鸿章长期以来被国人指为卖国贼,是出卖民族利益的罪魁祸首,
是民族的败类等等。这些不光彩的字眼跟随了李鸿章这么多年,然而,
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是像人们一直以来所认为的那样吗?李鸿章究竟
在这个事件当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1894 年七月,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突然袭击中国运兵船,
中国将士奋起还击,却仍然败退。对于日本的挑衅行为和嚣张气焰,清
政府决定对日宣战。此后,经过平壤、黄海战役后,两方各有胜负,但
中方损失较大,遂西太后决心求和。总理衙门请求英、俄、美、德、法
五国剧中调停,但均以失败告终。因此,清政府又派天津海关税务司、
德国人德璀琳与日本进行谈判,但日本政府以德璀琳不合交战使者资格
为由,拒不接纳。其实,一方面是当时日本在战场上气焰正盛,决心侵
占中国更多领土后再谈判,另一方面是日美之间正在进一步勾结,美国
想要单独操纵谈判。无奈清政府派只好又派出议和代表张荫桓、邵友濂
等到达日本广岛,双方代表进行第一次会谈,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
陆奥宗光故意刁难,认张邵全权不足,再次拒绝谈判,同时暗示清政府:
如中国真正希望议和,恭亲王或李中堂当此任务,最为适宜。清廷即召
已被革职李鸿章进京商议和谈之事。起初 , 关于“割地之事” ,李鸿章表示
“不敢担承” ,且说 : “割地不可行 . 议不成则归耳”。为了求得列强的支
持,李鸿章再次遍访各大国公使,请求出面干涉,避免中国在谈判中失
去各更多利益。但是,由于这一时间段内日本也在进行积极的外交活动,
所以李鸿章的请求遭到各国的拒绝。最后迫于形势 , 清廷给予了李鸿章商
让土地之权 , 赴日谈判,李鸿章表示“臣必当斟酌轻重 , 力与辨争”。 1895
年三月十四日,李鸿章以美国人科士达为顾问,儿子李经方为代表团参
议,马建中、伍廷芳为随员,在下关春帆楼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
陆奥宗光开始谈判,谈判主要集中在停战、割地、赔款和利息三大问题。
第一 ,停战之争。李鸿章认为当务之急是停战 ,使国家减少损失 ,所以
谈判的首要目标是“两国水陆各军即行一律停战”。日方即于次日提出
极为严苛的条件,故意刁难,这些条件是:一、“日本军队占领大沽、
天津、山海关以及在该地的城堡,二、在上述各地的中国军队,须将一
切军器军需品移交给日本军队,三、天津、山海关间的铁路由日本军务
官支配管理,四、中国担负休战期间日本军务的费用。李鸿章深知上述
地区是北京的咽喉重地 ,一旦被日军占领 ,如同防御设施“一扫而净” , 因此 ,
李鸿章坚决不允,认为这些条件过于苛刻,难于接受,并与日在据理力
争的同时 ,企图以中日同文同种以及私人交情 .说服日方作出让步。
其一 , 强调中日同文同种 ,当结为友邦。他感慨至深地说 : “我中东两国最
为邻近 ,且系同文 ,”阁“两国人种相同 ,一切文物制度的渊源也莫不相同” ,
“应恢复从来之交谊 , 且冀更进而为亲睦之友邦。”其二 ,强调私人交情 ,希
望日方代表谅其苦衷。他诚恳地对伊藤说 : “我与大臣交好已久 , 此次责成
甚重 , 本大臣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