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高三期末试卷语文试题答案).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三期末试卷语文试题答案).doc

上传人:170486494 2018/10/11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三期末试卷语文试题答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三期末试卷语文试题答案
一、(B踯躅zhízhú C恁地nèn D怃然wǚ) (A优哉游哉星分翼轸 B桥墩 D生当陨首) (A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见必修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B痛不欲生:指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这里应该用痛心疾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D、不绝如缕也作‘不绝如线’。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也比喻技艺等濒临失传。现在也形容声音细微而连绵不断。易混为“代代相传,从不间断”。)
(A项“口碑”与“下滑”搭配不当。 B项不合逻辑,可在“禁止”和“取缔”之间添加“和”之类的连词。C“纯属编造了大量爱情故事”杂糅。改为“纯属编造”或“编造了大量爱情故事”。)
(B句中虽有两个冒号,但他们有各自管辖的句末符号,所以没错。学生会误认为一个句子中不能同时有两个冒号,这种死记规则不看具体句子的做法会造成错误。A 书名号改为引号。C
“锻炼”应加引号。D项“考验”后逗号改句号。)
(打王保善家的一个耳光的是探春。)
二、(原文是“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B项“以天下为己任,……狂热的宗教热忱”言过其实了。A项可根据信息“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判断正确。C、D项,可根据信息“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判断正确。)
(A项,根据信息“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B项初期多建在名山胜地,稍后通都大邑都有。
“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
”可以判断,选项D项将某一时期的特点说成了整个中国古代的教育。可以说是犯了“以局部代替整体”的错误。)
(A项,根据文中信息“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气,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判断正确;B项,根据信息“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讲的多注重在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判断正确。C项,根据信息“……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等信息判断正确。D项原文是“最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根据信息,东林党本身只是学术团体而不是政治团体,而是被人们视为“政治集团”。)
三、10. B(选择) (乃:均作连词,表承接,于是。:前者作代词,的人;后者作助词,的原因。:前者作介词,被;后者作动词,演奏。:均作连词,前者表修饰;后者表因果,因而。) (苏泰日:
“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四、13.(1)现在先生一本正经不以千里为远(前来)在朝堂上指教我,(我)愿在来日(再听教诲)。(俨然、远、庭教、以异日,各1分)
(2)哪有游说人主不能使(他)拿出金玉锦绣,(进而自己)取得卿相尊位的呢?(安有……乎、说、出、尊,各1分)
(3)崤山以东各国,像顺从风倒下一样(迅速)服从,使赵国很受尊重。(山东、从风、服、大重,各1分)
14.(1)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后两联直抒“独宿”之情。首联写“独宿”的环境,通过“清秋”“井梧”“蜡炬”等景物的勾画,渲染了凄清寒冷的氛围。颔联写“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角声悲凉,月色无限美好,但无人共赏,独宿不寐,表现诗人沉郁悲抑的心情。颈联和尾联直接抒发了诗人“独宿”
时对国事的担忧和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之情,并表明自己不愿在幕府中暂且得安的漂泊苦闷之感。(4分)
(2)。如首联通过“清秋”“井梧”“蜡炬”等景物的勾画,烘托出诗人心境的抑郁悲凉,表现出诗人对国事充满忧虑、对漂泊生活深感苦闷之情。
。颔联以月色的无限美好反衬诗人独宿幕府时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尾联化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
15.(8分)(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梧桐更兼细雨 烟光凝而暮山紫(4)百步九折萦岩峦以手抚膺坐长叹(5)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六、16.(1)悲天悯人,善良慈悲。他为两位老人的身体担忧,教给他们修身养性之法,希望他们延年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