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名词解释(各4分,共20分)
1、认知:
2、意识:
3、情绪:
4、道德社会化:
5、理想角色:
二、简答题(各10分,共50分)
1、简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2、简述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3、简述短时记忆的含义与主要特点?
4、如何理解社会角色的内涵?
5、简述注意的功能?
三、论述题(各15分,共30分)
1、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就马斯洛需要层次演进图(图中A、B、C表示不同的心理发展时期),说明几种需要之间的关系。
2、论述现阶段我国社会化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心理学》模拟题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各4分,共20分)
1、认知:
答案: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4分)
2、意识:
答案:意识:是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4分)
3、情绪:
答案:情绪: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4分)
4、道德社会化:
答案:道德社会化:是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4分)
5、理想角色:
答案:理想角色:也称期望角色,是指社会或团地对某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设定的理想的规范和公认的行为规范。(4分)
二、简答题(各10分,共50分)
1、简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考察点: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总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1分)
(1)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3分)
(2)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3分)
(3)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3分)
2、简述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答案: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2分)
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1)间接性。思维和感知觉不同,它是建立在过去的知识经验上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具有间接性。(2分)
(2)概括性。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离出来加以认识, 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2分)
(3)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思维和语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也正是凭借语言得以实现的。人借助语言进行思维是人的思维与动物思维的最本质的区别,人类思维的高度发展与人类语言的高度发展是分不开的。除了语言之外,人类思维还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如表象和动作。(4分)
3、简述短时记忆的含义与主要特点?
答案:(1)短时记忆是指人对信息的短暂保持和容量有限的记忆,是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3分)
(2)保持时间。保持的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2分)
(3)编码方式。以听觉编码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编码。(3分)
(4)容量。信息容量为7±2组块。(2分)
4、如何理解社会角色的内涵?
答案: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行为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