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招警考试《行测》模拟试题答案.doc

格式:doc   大小:7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招警考试《行测》模拟试题答案.doc

上传人:顾生等等 2018/10/12 文件大小: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招警考试《行测》模拟试题答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5年招警考试《行测》模拟试题答案
1.【答案】B。解析:“不言而喻”指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与“客观事实”不搭配,故首先排除C。“不可否认”指事情不用否认,就是这样的。填入空缺后,与后文的“否定”有重复之嫌,故可排除A。“无可争辩,,指没有什么可争辨的,表示确实无疑。“毋庸讳言”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两个成语相比较。前者侧重的是事实确确实实存在,常用在有人对某事的确定性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后者强调的是对这个事实的存在不用忌讳和隐瞒,常用于有人对某事的缺点、弊端进行遮掩、隐瞒的情况下。由题于后文可知,没有人置疑革命的暴力性。故填“无可争辩”不妥,排除D。“免不了造成社会一定的破坏和震荡”是革命的弊端,故填“毋庸讳言”符合旬意。因此本题答案为B。
2.【答案】B。解析:“胆小如鼠”后不接宾语,排除C。“胆战心惊”、“提心吊胆”程度过重,不如“一惊一乍”合适。故本题答案为B。
3.【答案】B。解析:“思维框架或模式”按逻辑顺序一般“先”形成,“后”发展,故首先排除D。“沉淀”比喻凝聚、积累。“积累”指逐渐聚集。“积淀”的词义范围更广,包含“沉淀”与“积累”,更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4.【答案】A。解析:对于中国县城的复杂,文段是通过两个方面来阐述的,即气象方面的差异与生活方式的差别。由文句中的描述“星罗棋布,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和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都……”可知,。“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丰富。“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千变万化”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这三个词用以修饰“生活方式”都不合适。“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正符合中国县城的特征,故答案选A。
5.【答案】C。解析:本题可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解答。“畏首畏尾”、“骑虎难下”、“瞻前顾后”都含贬义,与题干整体的感情基调不符,故排除。“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C。
6.【答案】B。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人手。根据市场规律,当效益低于成本时,生产要素便不会继续集聚,,人口就不会继续集聚。故第二空不能填“等于”、“超过”,排除A、C。“市场”比“自主”更贴合旬意。故答案选B。
7.【答案】A。解析:第一空处意为,借助***这种手段来表现三维空间,强调的是“借”,“依照”、“融汇”均不合句意,由此排除C、D。“附属”指依附归属。“呈现”指展现、显现。由句意可知,第二空处强调的是浮雕的依附、归属性。故本题答案为A。
8.【答案】C。解析:先看第一空,与“古籍文献”对应,应用“论证”或“记载”,“涉及”和“描述”不够严谨,由此排除B+D。第二空中,“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其词义不合要求,由此排除A。故本题答案为C。
9.【答案】A。解析:第一空中,只有“立竿见影”能够用来修饰“效果”。且“误解”代入句中也恰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答案】C。解析:由题干前半旬“一切他们弄不懂的事物”可知,第二空用“无知”更恰当,且“轻蔑”与“藐视一切”的对应也契合,故本题选C。
11.【答案】B。解析:涣然冰释: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B项形容冰融化,属望文生义。
12.【答案】A。解析:B项句式杂糅,正确表述应为“主要表现是……”或“表现以……为主”。C项“一千多万颗”得数“一千多年”的表述不合事理。D项动宾搭配不当,可把“任务”改为“重担”。
13.【答案】A。解析:A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导致语意表达混乱。正确表述应为“他上班不是老堵车,就是等的车老是不来,所以上班总是迟到”。
14【答案】:两者的结构形式都为“不…而…”。
15.【答案】A。解析:
16.【答案】C。解析:C项句式杂糅。正确说法应是“在国外也受到许多人士的喜爱”或“在国外也很为许多人士所喜爱”。
17.【答案】A。解析:A项,“水平”与“改善”不搭配,属搭配不当。B、C、D项都属语序混乱。B项后半部分语序应为“发现、讨论、解决了……”。C项正确语序应为“如果不趁现在抓一下农业生产,粮食产量可能就会受到较大影响了”。D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果”应移至“她”前。
18.【答案】C。解析:A项语序不当,可改为“因为我们长期在城里走平坦的路,所以进山以后走山路十分不****惯”。“挑起”后缺少宾语,可在“伟大事业”后加“重担”。D项,双重否定表达肯定,但“谁”又表达了疑问语气。故使得整个句子的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相反。
19.【答案】B。解析:A项有歧义,“背着”的对象不明,可能是总经理一个人,也可能